牢記初心使命舉旗鑄魂(初心使命的旗幟)
2023-05-07 20:04:25 1
一對紅、綠色的小旗,能和航天事業擦出怎樣的火花?
旗面略顯陳舊粗糙,旗身長約28釐米,寬19釐米,旗杆長度約40釐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有著這樣一對小旗,這是1984年1月,中心執行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發射任務時,用於火箭吊裝指揮的旗幟。誰都不曾想到,就是這麼一副小旗子,竟先後經歷過十幾個指揮員、數十次任務。執行第一顆北鬥導航衛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重大任務的運載火箭,都是在這副旗子的指揮下完成卸車、轉載和轉運吊裝等工作。
雖然這副指揮旗現已退出歷史舞臺,在陳列櫃中靜靜躺著,但它們卻見證了西昌航天人的成長和西昌中心發射場的建設發展歷程。
時代在發展,通訊技術手段也在進步,但指揮旗仍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強化使命擔當,勇於創新突破。伴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的不斷躍升,如今執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已經成為常態,往往是一發火箭即將發射,另一發火箭搭載的衛星已經入場開展測試。在這樣「無縫銜接」忙碌的狀態下,任務現場的一對紅、綠指揮旗往往格外引人注目,而正在舉旗指揮的,正是身穿橙色工作服的火箭吊裝指揮員。在乾淨利落的哨聲中,他們將小紅旗定位至向上狀態,塔吊主鉤便牽引著轉運的火箭緩緩向上攀升。
孫輝是西昌發射場第12任吊裝指揮員。他說:「從跟崗學習到成為吊裝指揮員,不僅要熟悉設備,背記操作口令,還要熟練掌握旗語和手勢,我足足用了一年時間。」
在孫輝心中,自己所從事的是一項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的工作。從一級級火箭上塔到衛星上箭,都需要依靠一個個準確的口令和旗語,準確指揮團隊協作完成,不容許出現一丁點的失誤。
孫輝的師傅林國建,是西昌發射場第一個由操作手擔任指揮員崗位的航天人。
「當初指揮旗交到我手上時,我認為這不僅是指揮權的交接,更是榮譽的傳遞,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回憶當年交接時的場景,林國建感慨萬千。
工作中的林國建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為了確保吊裝精準,他早已練就了從13米高空把筷子吊入瓶內的硬功夫。這些年,他更樂於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新一代的航天人。他教導新同志必須將專業技術學好,因為航天事業技術含量高、工作量大,只有把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包括發射流程都掌握好,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穩紮穩打。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今,在火箭吊裝指揮員新老交替之際,老一輩的指揮員都會給新任的指揮員講述展覽館中這副指揮旗的故事。
「這是一面旗子,更是一面旗幟,它指向哪兒,桁吊就開向哪兒。」林國建表示,在一次次火箭吊裝中,指揮旗見證著祖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也映照著他們在平凡崗位上的初心使命。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作者 | 黃國暢、胡煦劼、吳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