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乾飯的簡單做法(那香氣攪動著我的味蕾)
2023-04-22 12:14:40 2
小米乾飯的簡單做法?2021年立冬當日,暴雪來襲,氣溫驟降十來度天寒地凍,覺得光喝小米粥不過癮,乾脆用電飯煲做了一次小米乾飯,雖然沒有鐵鍋做出的那麼地道,但也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小米乾飯的簡單做法?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小米乾飯的簡單做法
2021年立冬當日,暴雪來襲,氣溫驟降十來度。天寒地凍,覺得光喝小米粥不過癮,乾脆用電飯煲做了一次小米乾飯,雖然沒有鐵鍋做出的那麼地道,但也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
家鄉在平原地帶,估計祖上曾在山區生活過,因為把下地幹活叫做「上坡」,再就是傳統上過年必定吃山蘑菇。小村子守著一條蜿蜒的小河,應該是吃喝不愁。可是,早些年,村裡的糧食往往是緊巴巴的。是村民不夠勤勞?不是,這村的人,一年到頭都在辛勤勞作。原因就在於,鄉親們喜歡種穀子,喜歡喝小米粥,吃小米乾飯。穀子有千般好,可就是有個缺點:產量低。民國時期的穀子畝產一般50-80公斤,遇到乾旱年份產量會更低。資料記載,山東渤海區三專署1948年穀子畝產是82公斤。目前,山西省的穀子平均畝產也就200公斤上下。2020年11月,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進行冬播穀子試驗,2021年畝產到了250公斤,增產100公斤。「張雜谷8號」的雜交穀子在河北省平均畝產500公斤,最高畝產達到了723公斤。還有個叫做「噸谷一號」的品種,在內蒙、河南畝產740公斤。這些高產量都是後話,我小時候穀子畝產估計也就200公斤。
那時候家鄉的穀子沒有冬播,只有春播和夏播,氣候不像現在這麼幹旱,穀子得到雨水的滋潤,很快就破土而出。穀子幼苗長到一寸多高,就要間苗。在我良莠不分的年齡,就到谷地裡幹活兒了:負責把狗尾巴草清除掉,同時薅苗。而我,真的分不清楚那是穀子苗,那是狗尾巴草,只是拿著鏟子一通亂鏟。
秋天收了穀子,終於能吃上新鮮的小米乾飯了。熬乾飯,我們叫做「糗乾飯」,《說文》:「糗,熬米麥也。」。先是淘好了小米,倒進大鐵鍋,再用水瓢舀上適量的水,扣好鍋蓋兒。這時,把柴草放進廓落(灶堂),用洋火點燃柴火,風匣就「呼呼」地拉動起來,不大功夫兒,水滾鍋了,這時要改成小火。慢慢地,小米的香氣就飄出來,一個勁兒地往人的鼻子裡面鑽。等一會兒,火停了,但是不能揭鍋,做小米乾飯講究的是「燜」。等廓落的灰燼不熱了,鍋裡的乾飯就熬成了。在等待中,我才知道乾飯是怎麼「熬」成的:在熬乾飯的同時,也是在熬一個人的耐心。鍋蓋兒掀起來,熱氣和香氣也溢滿屋子,急不可耐地盛上一海碗,拿起筷子就往嘴裡送,小米的香味就這樣沁入了全身。
村裡人罵人:「知不道自家吃幾碗乾飯!」就是說這人太沒數,不知好歹,自高自大。
春天的早上,長治街頭巨冷,凍得我牙齒都打顫,便匆忙來到一家小餐館。一碗冒尖兒的小米乾飯上桌,吃在口裡,濃香直接挑動我的味覺。半碗下肚,渾身寒氣全無,透著一股舒坦。剩下的半碗乾飯,我就放慢了節奏,仔細品嘗這山野中的優質小黃米。長治市地處太行山南端,是北緯36°、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丘陵山區,它優渥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穀子生長最肥沃的土地。長治小米以沁縣次村一帶所產「沁州黃」為上品,它作為皇家貢米位列全國「四大名米」之一。2018年,長治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小米之都」。
長治市上黨區有個退休職工,病了,小解有很多泡沫。後來打聽到一下偏方,就是喝小米粥。老職工老家在農村,於是就經常蹬了腳踏車,到三四十裡外的老家山坡上,種了一些的穀子。一連數年,樂此不疲。通過自己的勞作,他喝小米粥、吃小米乾飯,自己的病不治而愈。小米,的確是糧食中的一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