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如何對付顛倒是非的人(習慣搬弄是非使人家爭訟鬥亂的人)

2023-04-21 21:11:32

無論任何時候,凡是習慣搬弄是非的人都是下等人,所謂搬弄是非的人,簡單的說,就是那些喜歡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挑撥離間的人。中國有古諺講「愛聽小語」,以及「遠重衣冠近重人」,就是說,一般的人都是用這些小事來評論、衡量一個人的高低、善惡,甚至成為了道德人格的法碼。既然沒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古人常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意思是說:那些喜歡說別人是是非非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在生活中經常會挑起「是非」的人,這樣的人是「小人」,一定要遠離,否則他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說到這,歷史上有一位著名人物不得不提,就是北宋科學家,《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雖說《宋史》評價他說:「博學善文,於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但他死後卻沒人給他建碑,更談不上為他寫墓志銘,就連他的生平傳記也僅僅附在《宋史•沈遘傳》(沈括侄子)之中。在科技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沈括,卻為何落得此下場?原因就在於他在生活中真可謂不折不扣的下等人。先看他與王安石的經歷。沈括本與王安石是世交,其父親的墓志銘就是王安石寫的。王安石當宰相時,沈括是他變法的忠實支持者。但在變法失敗、王安石被罷相後,沈括卻出爾反爾,落井下石,向新宰相吳充立刻起草萬言書一份,從政治以及自然科學的角度論證了王安石新法之荒謬之禍,出賣既是領導也是朋友的王安石。氣的王安石從此都不稱呼沈括的名字,而是叫他「壬人」,所謂壬人,就是見風使舵的奸佞之徒,俗稱小人。蘇軾就曾吃過沈括的大虧。蘇軾到杭州的時候,沈括來拜訪他。「與軾論舊」後,將蘇軾的新作抄錄了一通。但回到首都後,他立即用附箋的方式,把認為是誹謗的詩句一一加以詳細的「注釋」,無中生有說這些詩句如何居心叵測、反對「改革」、諷刺皇上等等,然後交了上去。不久,蘇軾因為在詩文中「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而入獄,險些喪命。例如蘇軾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蜇龍知」、「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這就是文字獄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牽連蘇軾三十多位親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詩詞。喜好搬弄是非的這類人最善於捕風捉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小小不然的事情都完全有可能被他們信手拈來,大做文章,讓你受到傷害。因此,要儘量離這種人遠點。說人是非,傷人傷己,好話要多說,是非不要提。《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誡世人:「搬弄是非,使人家爭訟鬥亂的人,將來要受無舌百舌的報應。」我們平時也要注意,傳話一定要平平實實,千萬不要添枝加葉,添油加醋,弄不好就會變成搬弄是非。遠離是非人,不聽是非話,是非自然就會離你而去。「對事不對人」的中等人,如果說「對人不對事」的是下等人,那麼喜歡「對事不對人」的則是中等人。他們往往對於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其理想在於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在工作中,他們是戰略的執行者,他們往往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少而精,追求單項工作的完美,並善於享受其中的樂趣。作為骨幹,他們可以在自己所管轄的範圍內能夠幹出非常不錯的業績。總之,他們一切行為都在圍繞解決實際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他們可能是某一個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企業的中層領導,或者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術派人物。而在古代,他們被統稱為「將才」。「將才」就適合以身作則、衝鋒陷陣,如果被安排到了帥位,那結局一定不會好。大家都知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名言。李廣是漢朝有名的飛將軍,箭術天下無雙,曾立下赫赫戰功。據史書記載,李廣做了四十多年的官,薪俸高達兩千石,卻家無餘財,也沒有分購置什麼田宅,他把自己的薪俸都拿出來分給需要幫助的人了。對待自己手下的士兵,他愛兵如子,每一次統領部隊,都要認真地視察:當自己的士兵們都吃上飯了,才自己也吃飯,在缺水的地方行軍,當士兵們都喝上了水,自己才去喝水,所有的難事,都身先士卒自己先做。他不僅對士兵愛護體貼,連敵人匈奴單于都很敬佩他。可是一代名將,卻一生難以封侯,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是時運不濟?還是遭到刻意排擠?難道真是漢武帝沒有識人的慧眼嗎?當然不是。李廣最多只為「將才」而非「帥才」。誠然,李廣作戰英勇,有極強的個人魅力,士兵都很愛戴他。但他帶兵非常隨意,簡單省事。部隊行軍任意而行,行軍走路不按方陣,願意咋走就咋走。部隊駐紮只看是否在水草邊,駐紮下來後人人自便,夜裡也不打更巡邏。來往文書能簡則簡,能省則省。也正是這種隨意性,才導致衛青與匈奴的決戰的那次戰役中,李廣竟然迷路了,直到決戰結束他才找到衛青的主力部隊。當時宮中的幾位大臣往往用程不識和李廣相比較。程不識是一位邊郡太守,他治軍非常嚴格,行軍時編制隊列、駐紮等一切都按規章制度。部隊在外作戰,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即使休息也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高度戒備狀態。他的部隊從來不打大勝仗,也從來不打大敗仗,永遠是一整批出去,退兵也是一整批慢慢退下來,左右前後,整個部隊的旗號整整齊齊,無大勝亦無大敗。曾有大臣說:「李廣治軍追求簡潔,勝也許勝得漂亮,敗也會敗得驚心動魄;程不識治軍雖麻煩,但他的部隊從不會出什麼差池。」的確,「百步穿楊」的李廣是個好勞模,是位英勇的戰士,但始終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型人才。所以,中等人適合幹中等事,通過自己的踏實努力,做好具體工作就好。盡心盡意將每件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也是有意義的人生。只論格局的上等人,現在最缺的,也是最需要的,是有大格局的人。凡是有大作為者必有大氣宇,格局小的鮮有成功者。他們常常喜歡站在問題的最高點,不在乎一池一城的得失,而以大局為己任。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兩方勢力較量時,最終的結果也取決於雙方領導的格局。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非楚漢相爭莫屬。秦始皇出巡時,車仗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彭城的項羽在圍觀的人群中說:「彼可取而代之」。沛縣的劉邦則說:「大丈夫當如是」。從這兩句話中,體現的不只是他們個性上的差別,還有他們格局上的高下之分。項羽世代為楚國貴族,祖父項燕是楚國抗秦的大將,為秦軍所殺。楚為秦所滅後,項羽與叔父項梁流落楚地。此時的項羽見到秦始皇,亡國滅祖之恨便湧上心頭。「彼可取而代之」,項羽的最高理想是滅秦,恢復楚國的輝煌,楚就是項羽的格局。劉邦世代平民,對亡楚的大秦,劉邦沒有項羽那麼刻骨的仇恨。劉邦只是覺得男子漢大丈夫不應該庸庸碌碌,應該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大事,應該像秦始皇那樣威風八面。正因為如此,劉邦不敢想做楚王,有項羽這個楚國貴族在也輪不到他做楚王,他要做的就是做秦始皇。由此看來,項羽的格局是楚,而劉邦的格局為天下。四年的楚漢相爭,項羽在歷次的戰役幾乎是每戰必勝,而劉邦則是屢戰屢敗。但是,項羽每次的戰役勝利都會導致力量的一次削弱,而劉邦的每次戰役失敗後力量又會有進一步的積聚,幾次戰役都是以劉邦的幾乎全軍覆滅而告結束,而每次劉邦又都能東山再起。項羽的眼光只是眼前的戰役勝敗,而劉邦心目中總是戰爭的全局,他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或一戰的成敗。到垓下一戰,每戰必勝的項羽自刎烏江,常使英雄淚沾襟,屢戰屢敗的劉邦則是舉杯相慶,縱論得失。所以,格局決定結局,格局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這就是中國社會的三等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等人構成了中國社會的大千世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懂自己,認清自己的局限,不斷提升做人的格局,才是階層逆襲的最好途徑。在《漢語詞典》裡,就有一種災難叫做禍從口出。仔細想來,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麻煩,的確來自於自身的口無遮攔。說話是一門學問,好的表達方式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有些時候,與能說會道相比,「不說」更能彰顯人生的智慧。他人之事不閒談,是嚴於律己的修為《格言聯璧》中有言:靜坐常思己過,閒談勿論人非。人生在世幾十載,因際遇不同,認知和思維也是千差萬別,這也決定了每個人在這大千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各有命運,各有抉擇,各有智慧。所以,遇人遇事,切勿用自己眼光和認知隨意道人長短,議人是非。想必大家曾經都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對夫妻帶著毛驢上街趕集。一開始兩人牽著毛驢往前走,路人們看了紛紛議論:「這兩人是不是傻,有驢不騎?」夫妻倆聽了,就決定讓丈夫騎上驢,妻子牽著往前走。可是路人又在議論:「怎麼能讓自己老婆牽著驢走呢?」男人聽到後覺得做法欠妥,於是和妻子一起坐在驢背上繼續趕路。這時候路人看到了依舊議論:「這頭毛驢又瘦又小,怎麼能載得動兩個人呢?」夫妻倆聽完生氣地下來,把毛驢扛在肩上去趕集了,可是所有的路人卻又開始嘲笑夫妻兩人扛驢趕路的做法了。故事中的這對夫妻本來是開開心心地趕集,卻被路人議論紛紛,最終身心疲憊。這世間,最讓人害怕的,莫過於一張愛議論是非的嘴。即可顛倒黑白,又可陽奉陰違;既能巧舌如簧,又能搬弄是非。殊不知,自以為是地對別人評頭論足,逞一時口舌之快,卻會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災難,時間久了,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眼中滑稽的跳梁小丑,既丟了面子,傷了人心,也毀了修為。智慧的人,在萬卷詩書中博覽學識;愚蠢的人,才閒言碎語裡敗壞品德。要知,曉其白,守其黑,方為天下式。知事而不逾越,論事而不唐突,這是對客觀事實的尊重,也是嚴於律己的修為。自身之事不妄言,是世事通達的謙遜。俗話說:水低為海,人低為王。意思是,地處低洼才能匯成波瀾壯闊的大海,人處在謙卑的狀態才能容納更多的東西。無論一個人學識如何,成就如何,切不可過度張揚,目中無人。畢竟,人生得意終有時,跌宕起伏才是真。孔子眾弟子中,唯子路性格直率莽撞,也常不懂謙遜。有次,眾弟子聽孔子講學,講到人生志向時,便問弟子們:「你們平時總是遺憾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真本領,假如有一天有人知道了你,你們會怎麼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哪怕一個國家羸弱不堪,常年遭受其他國家軍隊的侵犯,甚至趕上饑荒,如果我去治理,只需要三年的功夫,便可以使得這個國家的百姓驍勇善戰,並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學問。」孔子聞而一笑,對眾人說道:「治理國家要講究禮讓,而子路說話不懂得謙讓,怎麼能夠治理好國家呢?絕頂聰明的人應該用持重保持他的聰明;功績卓絕的人應該用謙遜保持他的功勞;勇敢無畏的人應該用謹慎保持他的本領。這才是人的修為啊。」眾弟子聽後,深深受益。人最大的智慧,不是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也不是過上多麼富足的日子。而是在鮮衣怒馬之中,仍舊能保持謙遜和收斂,這樣的生活才會更加平順。要知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它們既成全了自己的精彩,也讓我們洞悉了人生的智慧。可這天地廣袤,自然也學海無涯。保持一顆平常心和進取心,方能平穩立世。群處時,守嘴不妄言;獨處時,守心不外馳,這是一種世事通達的謙遜。朋友之間不苟笑,是為人處世的真誠。常言道:出言有尺,戲謔有度。與人相交,適當的玩笑可以提升兩人的關係,不失為一種風趣和幽默。可若是玩笑開得過頭,會給別人留下壞印象,既傷了朋友心,可能又斷了朋友情,得不償失。《資治通鑑》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北宋宰相寇準在一次宴會上因為臉上沾了湯汁,丁謂站起來慢慢替他擦乾淨。寇準開玩笑說,身為國家大臣,只替你的領導擦鬍鬚了。寇準的話可能在自己看來是一種玩笑可是在丁謂的小人之心裡,卻成了諷刺和挖苦。自此,丁謂便和朝中佞臣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寇準,經常在皇帝面前說寇準的壞話。最後連皇帝也覺得寇準不會講話了,便罷黜了他的宰相。後來經一而再,再而三的流放,一代忠良最終客死雷州。寇準的悲劇,根源就是沒有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感。面對丁謂這種人品有問題的小人,當面戲謔,只會招惹來記恨和迫害。要知道,人心不同,都有自己難以示人的脆弱,有時候你無意中的一句調侃就成了別人無法承受的嘲諷。就如平時所說的,自由過了頭,一切亂了套。建立一段穩固的關係,需要時間和真心,經過種種磨合,所以友情來之不易;但是摧毀一段穩固的關係可能就是幾句玩笑之話,在你覺得沒什麼的時候,對方已經在他世界裡築上了厚厚的心牆。都說,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對於世上種種情感來說,真正讓我們覺得久處不厭的人,往往都是懂得用溫柔細緻的方式去呵護身邊的人,用自己的得體妥當在對方的世界裡不驚不擾。這大概就是藏在骨子裡的真誠和內斂吧。君子慎言而謹行,則讓人如沐春風。人這一生,貴在與人相交,既與人交善,便要把握說話的分寸和尺度。他人之事不閒談,自身之事不妄言,朋友之事不苟笑,這是修養,更是智慧。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禍福可知。意思是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審察一個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惡之性;行為是心性的外在表現,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他的禍福吉兇。心和氣平,可卜孫榮兼子貴;才偏性執,不遭大禍必奇窮。一個人心平氣和,可以預見他的子孫一定繁榮富貴;外才鬼才不聽別人勸阻的人,不遭大禍就一定很貧窮。轉眼無情,貧寒夭促;時談念舊,富貴期頤。翻臉無情的人一生貧寒,夭折短壽;時時念舊,發跡不忘故友的人,富貴綿遠,長壽多福。小富小貴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貴不動,厚福無疆。小成就驕傲自滿、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氣候;大成就而不驕傲的人,福報深厚無邊。處大事不辭勞怨,堪為棟梁之材;遇小故輒避嫌疑,豈是腹心之寄。能挑起重擔又任勞任怨的人,一定是國家的棟梁;碰到一點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擔一點責任的人,怎麼能重用呢。與物難堪,不測亡身還害子;待人有地,無端福祿更延年。跟天地萬物過不去(怨天尤人),不但引來不測之禍,還會遺害子孫;待人處事留有餘地的人,會獲得意外的福祿和長壽。處事遲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機決而能藏,高才早發。處事沉穩不著急的,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是才高而年輕得志。知足與自滿不同,一則矜而受災,一則謙而獲福;大才與庸才自別,一則誕而多敗,一則實而有成。知足與自滿不一樣,知足的人守本分而有福祿,自滿是傲慢自大,招災是遲早的事;大才與庸才自然有區別:有實際能力的一定有成就,好吹牛的具體做事時往往一塌糊塗。不分德怨,料難至乎遐年;較量錙銖,豈足期乎大受。只知有怨不知報恩的人,估計很難長壽;斤斤計較的人,也不會有大的福報。積功累仁,百年必報;大出小入,數世其昌。古人說:「多欲者累,寡慾者安,無欲者剛。」多欲的人,欲望沒滿足時,感到痛苦,滿足後又勾起了新的欲望,所以必然受欲望的折磨,苦不堪言,而懂得節制欲望的人,可以獲得心安。《格言聯璧》:「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慾則平。」七情六慾,人人都有,無可厚非,但是一旦過度,被欲望牽著鼻子走,則是自取其禍,自亡其身,所謂「苦海無邊,慾火焚身」。蘇東坡詩云:「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多畏失機,一生平庸,多畏的人,膽小怕事,不願意主動爭取,容易錯失良機,所以往往一生平庸。《小窗幽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畏的人,只會跟在別人後面去做,避免犯錯,當然不會有超越眾人的見解。俗話說,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人不要沒事找事,不怕死,也沒必要找死;一旦有事臨頭,也要敢於擔當,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真有事了,怕管用嗎?畏首畏尾,一輩子憋屈。多言多敗,言多必失《易經》:「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說話謹慎,話少的人有福;話多的人急躁,喜歡炫耀自己,不夠成熟穩重。古訓說:「勿多言,多言多敗。」西方也有一句諺語:「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公元384年,前秦的苻郎投降東晉,來到江南。當時的王素之非常喜歡管閒事,又沒有到過北方,就經常向苻郎詢問中原地區的風土人情,一問起來就沒完沒了,苻郎非常討厭。有一次,王素之問了大半天之後,又問:「中原地區的奴婢,價格怎麼樣?」苻郎回答:「話少的十萬,話多的一千。」多心招禍,難得糊塗,古人說:「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最大的福是沒有煩心事,無事小神仙;最大的禍是多心好猜疑,疑心生暗鬼。多心的人,往往是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自作聰明的人,喜歡琢磨別人的心思,輕則帶來誤會煩惱,重則造成人事糾葛。越是聰明人,越會幹出蠢事來。與其太多心,不如少根筋。人生一世,紅塵紛擾,糊塗難得,難得糊塗。看得太清楚,傷了眼睛;想得太明白,累了心神;活得太清醒,洩了天機。算計太多,最終算了自己;精明太過,老天爺也厭惡。多佔吃虧,因小失大,多佔的人,是喜歡貪小便宜的人,是不懂感恩,從別人那裡得到好處卻不願意回報的人。多佔的人,往往是佔得一時便宜,卻失了人心,終究要吃大虧,可以說是因小失大。《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情是一桿秤,稱的是人心。人情往來,關鍵是平衡。只是索取,沒有投資,就好像稱東西,卻不放秤砣,這怎麼玩得下去,誰願意總當冤大頭?有人幫你,是情分;不願幫你,是本分!將心比心,禮尚往來,尊重人情,就能贏得人緣,就可以贏得人生。

作者;青苗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