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漲到100元一斤(國內豬肉漲至20多元一斤)
2023-04-21 21:27:38 1
原創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近期豬肉價格頻頻引發關注。
原因是隨著進入四季度以後,生豬市場看漲情緒大漲,壓欄惜售情緒變濃,豬價大漲,帶動著市場豬肉價格也水漲船高。截至10月21日,全國豬肉批發價格已達到了35.67元/公斤,市場豬肉零售價格也漲到了20多元一斤,不少朋友感嘆:豬肉價格漲得可真快!
豬肉價格之所以連續上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四季度是傳統豬肉消費的旺季,醃臘、灌腸以及春節備貨等需求都集中在了這一時期,因此養殖戶們也紛紛看好這一時期的豬價,壓欄惜售、二次育肥等明顯增加,使得市場階段性供給下降,於是豬價上漲。
二是今年種植成本普遍上漲,帶動糧價向上浮動,尤其是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料的玉米、豆粕等價格同比漲幅較為明顯,使得飼料企業頻頻提價,拉動養殖成本上升。
因此,豬價上漲,帶動市場豬肉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國家為穩定豬肉價格,多次採取投放儲備肉以及約談豬企等方式為豬市降溫,而在凍肉儲備中,有一部分來源就是進口豬肉,相對國內豬肉,進口豬肉要便宜得多。
以美國為例,美國豬肉價格一斤還不到4元錢,就算加上保險、稅費、進口成本等也不過10元出頭,也遠低於國內豬肉價格水平。
美國的豬肉為啥這麼便宜呢?
美國很早就開始研究種豬的培育了,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基因篩選和改良,美國精選出了包括長白豬、大約克夏、杜洛克、漢普夏等多個優質種豬。我國一頭母豬平均每年只能提供15-16頭商品仔豬,而美國一頭母豬每年則能夠提供28-30頭商品仔豬,也就是說,從母豬產能上就已經高出了一倍。
其次,美國的現代農業發展得也比較早,種養殖均已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機械化、規模化,這在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勞動力成本,依靠機械化養殖,無論是飼料投放還是清理排洩物,都是自動化流水作業,兩個人就可以管理近1萬頭生豬,包括後期的屠宰自動化程度也很高,這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第三,對於養殖業最大的飼料供應也很充足。美國地廣人稀,尤其自轉基因技術廣泛推廣後,穀物產量倍增,其中美玉米的產量就佔到了全球產量的約36%,大豆則佔約34%。為了進一步減少運費成本,往往這些大型養殖場都建在玉米產區附近,從而使得成本進一步降低。
美國的一些養豬巨頭們,不僅掌握著先進的技術,以及集養殖、屠宰、銷售一條龍服務,再加上政策福利以及低廉的貸款,於是成為了在全球範圍內都頗具影響力的肉類食品商。
那麼,既然美國的豬肉如此便宜,為何不大量進口美國豬肉呢?
美國養殖業與我國的基準條件並不相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批准使用萊克多巴胺作為新型飼料添加劑,而萊克多巴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瘦肉精」的變體,被稱為是「二代瘦肉精」。
二代瘦肉精相比一代毒性要小,代謝也快,瘦肉率更高。數據顯示,在13.5%的動物體蛋白質水平下,使用20mg/kg萊克多巴胺的個體瘦肉率提高了5.46%。
雖然二代瘦肉精毒性比一代小,但是過量攝入依然會出現中毒症狀,而我國是明令禁止使用任何瘦肉精產品的,例如在9月份,由於在一家美國企業對華出口的牛肉中檢出了萊克多巴胺物質,中國海關隨即暫停該企業的對華出口。
其次,為了方便運輸和保存,大部分的進口肉類都是採用冷凍的方式進行運輸的,而對於國內消費者而言,老百姓更傾向於購買鮮肉而非凍肉,所以凍肉也並沒有太大的需求市場。
中國的養豬業發展相對較晚,還未形成現代養殖體系,但是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生豬養殖業在我國養殖業中佔比十分龐大,本著「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原則,如此龐大的需求產業並不能依賴於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