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巢錄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柏子山計劃連載)
2023-04-21 03:14:14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力作——鮮為人知的紅巖續歌—柏子山計劃(小說連載)謝改成●著封面
作者題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風雨歷程,有我筆下共產黨人的奮鬥足跡。他們及其後人歷經磨難,受盡敵人的折磨和同志的誤解,但,不改初心,擔當大義,默默秉承著「紅巖」精神。小說章章「設懸」,處處「埋雷」,請各位莫當走馬觀花的過客。究竟寫的是什麼?碎片拼接才知結果。
為紅巖英雄而歌。讓鮮為人知的歷史為廣為人知。
第四十四章 秋葉有理有據求公正1982年4月。孔廟小學女教師趙梅葉21歲,帶著男女生25人的學校腰鼓隊,打著鼓、跳著,走進陳青巖家院。校長趙志德抱著「光榮退休」牌匾陪楊括、朱曉走在後頭。陳青巖滿臉放光,堆笑接過牌匾,連連鞠躬,「謝謝領導,謝謝領導!」
朱曉從挎包裡拿出一沓百元人民幣,遞交給陳青巖。陳青巖驚呆,看楊括,不敢接。
楊括說,「你光榮退休了。這是國家補發你的退休工資!」陳青巖手哆嗦接錢。
趙志德上前說,「老校長,您如果願意,我返聘您到孔廟小學看大門。」
陳青巖眉開眼笑,「謝謝趙校長對我的器重,我願發揮餘熱,為教育再做貢獻!」
趙志德說,「那您準備、準備,和枝子姨一起到學校。我下星期一接您!」
「陳得索、艾靈、小芳在溝北院內聽到陳青巖家很熱鬧。偶爾聽到「退休」 、「返聘」等內容。」艾靈、陳得索相互對視,表情不斷變化。焦急、恐懼、憤怒......
豫西縣常委會會議室內。宋名、單虎、趙丙坤、化一、龍根等常委圍繞橢圓會議桌在聽取楊括對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工作匯報……
宋名坐在首長席,背後樹立黨旗,牆上懸掛《河南地圖》、《豫西縣地圖》,再向上是馬、恩、列、斯、毛偉人畫像。
這時於秋葉戴著眼鏡,肩挎黑包,溫文爾雅走進常委會議室,徑直走到宋名跟前,她掃視大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道:「各位領導和前輩,我叫於秋葉,是於偉中的女兒,現在鄭州大學法律系教書。我向各位領導集體申訴:根據中央政策『五類分子要摘帽,冤假錯案要糾正』精神。請求縣委組織部門對於偉中、陳國清、蔡永令、楊欽典等人進行公正調查,徹底平反!」
於秋葉說著把材料放到宋名面前。宋名點頭收下,「我們正在研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只是有些個別問題還有分歧。」
於秋葉理直氣壯問,「有哪些分歧?」她掃視大家,「在座的,有的是當事人,憑良心說陳國清夫婦和我父親冤不冤?」宋名沒有回答,看看單虎。單虎臉紅,脖子青筋暴露,「我是當事人,對糾正冤假錯案不反對。但是對五類分子全部摘帽,對有些人徹底平反有看法,不舒服。這不是對我們過去的工作否定嗎?平反、平反,這是反攻倒算!」
趙丙坤、化一、龍根跟著點頭。
於秋葉冷笑,道,「看不慣?過去到處打棍子,帽子滿天飛你看慣了,是吧?不舒服?那你舒服什麼?難道陳國清死,我父親死你舒服?楊欽典在監獄呻吟,你舒服?」她揮一下胳膊,「 平反不是反攻倒算,而是實事求是,有錯必糾!這是共產黨得民心,坐天下的法寶!」
單虎惱羞成怒,站起,「你——?」
於秋葉也不服軟,「我什麼?尊敬的局長大人,現在不是萬馬齊喑了,老百姓也該有說話的權利了。」
宋名冷靜勸解,「秋葉同志,你不要激動。有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比如『柏子山計劃案』仍是懸案,到現在也不知道誰是特務。我們如果不結案,給你父親和陳國清倉促平反,對組織也是不負責任的。」
單虎威風不減,「『柏子山計劃案』不破,陳國清、於偉中、楊欽典不能平反!」
於秋葉怒指單虎,「有你這草包局長在『柏子山計劃案』永遠破不了!」她從黑皮包又掏出一份材料,這是我對『柏子山計劃案』的分析。」大家如臨大敵,把目光聚集到她手裡的材料。於秋葉抖抖材料,「請問宋書記,單局長,你們能不能把原來破譯出的『柏子山計劃』電文內容全部背出來?」
宋名皺眉思考,單虎一字一句背出,「以柏子山為主,繪漫灘湖周邊圖,制『柏子山計劃』。當心,東邊有耳。」宋名點頭,他腦際浮現1951年春在謝先辦公室的場景——
謝先辦公室內。
宋名看看於偉忠,又把話題轉到「柏子山計劃」案情上來:「軍區已經破譯出了「柏子山計劃」內容。」他示意於偉中,「給小謝、小單(shan)念念,我們分析,分析。」
於偉中從公文包掏出破譯電文念:「以柏子山為主,繪漫灘湖周邊圖,制「柏子山計劃」。當心,東邊有耳。」於偉中念罷,把電文遞給單虎。單虎皺眉重複默念:「以柏子山為主,繪漫灘湖周邊圖,制「柏子山計劃」。當心,東邊有耳。」
「看來,敵人是讓潛伏的特務繪製漫灘湖地圖。」謝先撓撓頭,「是讓誰繪呢?」
宋名判斷:「當然是讓『柏子山』繪製。『柏子山』是特務的化名。」
於偉中搖頭:「我認為『柏子山』仍是現在的地名,主要是以柏子山為中心區域,繪製漫灘湖地圖。」
「不管『柏子山』是特務的化名還是地名,有兩個問題要立即搞清楚,」宋名提出問題,「一是孔廟鎮誰會有電臺,並有能力繪製地圖?二是臺灣方面讓特務繪製地圖有什麼用?」
單虎續道:「還有一個問題,也不能忽略。電文結尾,『當心,東邊有耳。』這是什麼意思?」
「這很簡單,就是讓特務小心,不要暴露自己,隔牆有耳!」謝先認為。
宋名踱步,單虎皺眉思考,於偉中面色陰沉。
宋名腦際回憶畫面消失——
於秋葉問:「各位,當年單局長對電文結尾『當心,東邊有耳。』就問,『這是什麼意思?』單局長,你現在認為這『意思』的玄機在哪裡?」
「當時謝先解讀是『讓特務小心,不要暴露,隔牆有耳』。現在我仍同意這種解釋。」
「可是,我父親臨終時對我說『柏子山計劃』電文內容中『東邊有耳』,是暗指『陳』字。」
「那陳國清的嫌疑更大了,他姓陳,又承認是特務,藏有手槍、電臺,最近又在嵖岈山發現。」
「難道孔廟小學就一個姓陳的嗎?我父親說『柏子山計劃案』中的特務不是陳國清,而是另有一個姓『陳』的。」
「你父親當時也懷疑陳國清是特務,不知為什麼又變卦了?」
「我父親已經後悔自己的懷疑,更不該讓吳明法偷聽到。不過,這至少可以證明我父親沒有和陳國清勾結搞『柏子山計劃』。」
「你父親懷疑陳國清和楊欽典勾結。」
「這更是我父親的誤判。後來他發現他又錯了。」
「為什麼?」
「因為陳國清遵守了他們出獄後的紀律,沒有供出楊欽典是特務!」
趙丙坤撓撓頭插話,「小於,你也給我繞糊塗了。」
單虎哈哈大笑,「這不是包庇楊欽典嗎?」
於秋葉不掩飾,「包庇楊欽典另有原因。」
大家好奇,脖子伸著。於秋葉陳述,「1949年11月,國民黨絕望之時,對重慶渣滓洞、白公館的革命志士進行瘋狂大屠殺,楊欽典擔當大義,冒死把剩餘19名革命志士放出,重慶一中教師真老趙為救他們,壯烈犧牲。我父親說『他兩位都是無名英雄,我們活著的同志要永遠記著他們。今後稱楊欽典為『老趙』,並作為紀律,到什麼時候不能洩露。」
趙丙坤不解,「為什麼?」
於秋葉掏出一頁黃紙讓大家看,「這是我父親臨終時交給我的手抄『獄中八條』,他要我在適當時候交給上級黨組織。」她把『獄中八條』攤到宋名跟前,繼續說,「革命烈士用血的教訓,總結『獄中八條』,告誡後人,有些黨政領導,在不同時期都會犯脫離實際,主觀誤判或以權謀私、墮落腐化錯誤。所以,對上級不能過於迷信。我父親清醒地認識到,將來解放軍和以後的領導,可能懷疑逃出的19人是潛伏的特務。」
單虎聳聳肩,僵僵鼻子,「你父親於偉忠多次這樣說,羅廣斌也曾經說《獄中八條》,你又重彈他們的老調。這是典型的對黨組織和領導的不信任,難道從國民黨統治區逃出的,是百分百的布爾什維克?」
組織部副部長楊括也說,「小於,這可是政治大問題呀。」
於秋葉觀點篤定,「是的,我明白。可是有些人的所作所為,恰恰證明父親的判斷是正確的。陳青巖也姓陳,丁苟和尚還說手槍、電臺是陳青巖藏的。面對事實,你們為什麼不懷疑他陳青巖?」
大家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於秋葉義正詞嚴批評道,「說穿了,你們這是主觀臆斷,自以為是。為了死要面子,明知不對,也不願知錯就改,這是典型的官僚跋扈,剛愎自用!」
宋名點頭同意,「秋葉同志,你批評得對。你的申訴和提出的問題很重要,今後我們要對此案加大偵辦力度,廣泛收集證據,全面分析案情,儘早解決你父親於偉中和陳國清的問題。」
於秋葉建議,「如果要破此案,弄清兩個事實就行了,一是當時「臺灣當局」是給誰發的電文?二是這個姓『陳』的特務與臺灣方面有聯繫嗎?他為『柏子山計劃』行動了嗎?」
她看大家困惑茫然,於是得出結論,「所以,我認為『柏子山計劃案』,儘管沒有偵破,敵人計劃已經破產。建議各位領導實事求是,知錯就改,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謀發展,不要再糾結毫無意義的內耗案件了。」於秋葉說罷,甩袖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