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詩推薦(此詩第二句太美)
2023-04-21 07:55:29 1
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文人同在夜晚賞月,欣賞無盡的風光,也留下了為數眾多的佳作。各地風光不同的夜月,留在了中國詩詞寶庫之中,讓後世之人感同身受,與古人同享一夜月色。在唐朝有位非著名詩人,寫下了一首清幽淡遠的詩歌,其中兩句是千古流傳之作。然而,就因為這兩句太好,以至於後人往往忘記了其它部分,甚至還有人認為全詩「有聯無篇」。這首詩就是於良史的《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這首詩的首聯平淡卻並不平凡,初看起來,它只是在介紹春天山中景色宜人,盛景美不勝收,以至於作者賞玩之後還流連忘返。然而,一個「多勝事」,就已經把話說得很滿了。如果接下來不能舉出令人信服的例子,那麼首句將會變得無病呻吟,全詩也會寡淡無味,淪為平庸之作。
所幸,作者用最美的詩句徵服了讀者,也拯救了全詩。他沒有直接描述山川秀麗,夜色迷人,而是用兩個片段,就構造了整幅春山夜月圖「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語言平白,並無一點賣弄的筆墨,卻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夜月之美。不僅如此,夜月之中,還融入了「人」這個最為關鍵性的因素。這不但構建了情景交融的互動場面,更說明這美的月景,有人欣賞,有人憐惜。
這無疑是全詩的高潮,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美的月夜詩句。其實,後面並不遜色,「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是作者對於眼前之景的感嘆。因為興之所至,即使再遠也無所畏懼,到了離別的時候,卻因為處處美景而難捨難分。這種內心世界的獨白,是作者留下的感受,相信也一定能讓讀者心馳神往。
即便是在詩歌的結尾,作者依然留下了餘味。「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說的是在欲行不行之時,作者回望鐘聲傳來的遠處,恰好又砍到了遠方的樓臺在一片翠綠之中顯現。末尾兩句不僅留下了想像的意境,而且還用「鐘鳴」、「翠微」成功地讓全詩增添了聲色。
這首詩寫得確實精彩,它流露出了悠然自得的暢快心情。其中頷聯兩句確實也是全詩最精妙之處,它如同美玉一樣,雕飾全詩,放出熠熠光輝。然而,後人卻對此有著諸多批評,讓人大跌眼鏡。
比如清代劉文蔚在《唐詩合選詳解》中就曾說道:「『掬水』二句,逸興幽情,結成妙想,成妙句。」他的意思是作者在深山遊春時就想到了這二妙句而已。這還算是客氣的,元代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的說法則更為露骨:
「掬水」、「弄花」一聯,恐是偶然道著。先得一句,又湊一句,乃成全篇。於六句緩慢之中,安頓此聯,亦作家也。
這就是說,方回認為作者偶然間得到了最妙的兩句。然後,東一湊,西一湊,這才完成了全詩。所以其餘六句緩慢,只有這兩句才是佳作。因為《瀛奎律髓》的影響不小,後世許多文人又對方回所說做出自己的評論,清代人將其彙編成《瀛奎律髓匯評》。其中,「清初六家」之一的查慎行認為「三、四句法雖工,終屬小巧」。最犀利的評論來自晚晴徐印芳:
小家詩多如此,其弊至於有句無聯,有聯無篇。大家則運以精思,行以浩氣,分之則句句精妙,合之則一氣渾成,有篇有句,斯為上乘。學者當以大家為法,此等不可效尤也。
他這意思就是作者是沒有名氣的「小家」,所以只有一聯名句,不能氣貫長虹,句句都是經典。這個觀點很有市場,有人也評價「但看過杜詩,便覺纖細不足為耳」。
這首詩的作者,小珏一直沒有提到,他叫於良史,大約是中唐人。在群星匯聚的唐朝,確實默默無聞。他存詩僅僅七首,以此詩傳播最廣。小珏認為,全篇整體渾然天成,結尾有餘味,不僅僅是一兩句出彩。當然,那些評論家們欺負非著名的古人,還要以李白杜甫之類頂尖詩人相比也令人無語。於良史確實比不過李白杜甫,甚至只是三流四流詩人,但並不妨礙他寫出偉大的詩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