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到期後是自動存還是自己去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了這麼多年)
2023-04-20 19:10:06 1
大家都聽過「養鵝生蛋」的故事吧?鵝養得肥,蛋才能生得大,而這隻鵝就是我們的本金。怎麼養大這隻鵝,當然就是存錢。
於是,我們省吃儉用,使勁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存。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你的生活真的變好了嗎?
存錢,始於一個欲望。
想買PS4遊戲機,想買SK-II神仙水,想去馬爾地夫,想不上班……為了一個願望,我們開始「養鵝」,等它足夠大了,就讓它生蛋。
咱們的國民實際上很愛養鵝(存錢)。2013年9月,我國居民儲蓄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成為全球儲蓄額最高的國家;算成人均,也有3萬元,又是全球最高。如果你手中有6000元存款,那麼你富過了62%的美國人;如果你有30000元,那麼你富過了82%的美國人。
辛辛苦苦攢了一年的錢,一周就花完。更痛苦的是,你發現PS4實際上沒那麼好玩,神仙水效果一般,馬爾地夫和別的景區沒什麼不一樣,休息了7天之後還是不想上班。
你找到那個教導你存錢的人抗議:「存錢沒有讓我的生活變好啊!」
「那是你沒花在對的地方!為什麼不去買房!」
想想也有道理,這麼辛苦攢下的錢,怎麼能花在這些非剛性支出上?攢錢就應該買房,買房才能娶上媳婦。
於是你又過上了不是人的存錢生活,從不下館子,很少買衣服,基本坐公交。
要說這世界讓你糟心的事從來就不會少。
某天等公交的時候,聽到旁邊穿著還不如你的大爺和大媽聊天,「最近怎麼沒在小區見你?」「我兒子在隔壁小區又買了套房,我搬那邊去了。」
扎心一刀。手持兩套房的大爺,怎麼還在擠公交?
你不禁開始想:「是不是累死累活二十年買了一套房,還得繼續擠公交?說好的存錢讓生活變好呢?」
這個顧慮還真沒錯。《經濟研究》上的一篇關於家庭固定資產和居民消費的論文表明:有了房子,你一樣捨不得花錢。
研究者將家庭的固定資產分成了創造不了價值的「非生產性住房資產」和能創造價值的「生產性固定資產」。
在統計了詳細的數據後,他們發現:「非生產性住房資產」對居民消費率沒有影響,手中的房子價格上升了,房主依然不會多花錢消費;
而「生產性固定資產」和居民消費之間有顯著的關係,生產性固定資產提高1%,消費上升0.009%。
那些有房的北京人竟然捨不得花錢?這不可能吧!
還真有可能,他們的房子基本都是自住,沒法賣出的時候,也就只是消費品,房價高低實際上跟消費決策不相干。
二套房的呢?有兩套房子的同樣如此,因為二套房基本是出於改善性需求,或者給子女、老人準備的,依然是消費品,投資屬性不強。
「生產性固定資產」為什麼能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關鍵還是它們能創造穩定的現金流。時時有錢進帳,當然也就更敢花。而決定生活水平的正是消費水平,當你更敢花的時候,才能過得更好。
「非生產性住房資產」、「生產性固定資產」這些專業的名詞,離我們很遠吧?實際上一點也不。
「非生產性住房資產」不就是存款麼?放在手裡也產生不了價值;而「生產性固定資產」不就是投資理財的錢麼?它們能給你創造持續不斷的穩定收益。
因此,想過上好生活,就不該只想著存款、買房,而應該理財、創業。下次再遇見教你存錢的人,請迅速道別,躲進教你理財的人生君的懷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