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龍跛豪結局去哪裡了(如何評價與對比追龍和跛豪)
2023-04-21 08:45:30 2
辣姐在看了《追龍》後趕忙去找了被在《追龍》翻拍的《跛豪》。兩部電影看完,感覺差別還是蠻大的(劇情上的)。後來看了很多影評都說《追龍》不如《跛豪》,原因也成百上千。什麼節奏亂啊、邏輯性差、沒有亮點、內容強硬、偏離歷實、演員不走心.... 等等。但總體來說,辣姐覺得沒有哪部比另外一部好或者是差,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在我看來兩者就像《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一部是基於歷史來寫小說,另一部則是寫得和小說一樣精彩的紀傳體史書。
《追龍》更多的偏向於是一部藝術作品,所以在《追龍》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物刻畫和鏡頭的特寫,包括跛豪出場時的人物造型和跛豪被搬磚砸腳這段的特寫和雷洛表情變化的特效,其實渲染的是雷洛對跛豪救他的意義非凡。就像小說一樣,著重的刻畫人物的心理和表情變化,來渲染一個氛圍,電影也是如此。總的來說《追龍》也算是很成功的一部電影。
相較於《跛豪》,《追龍》要顯得「和諧」得多。沒錯,就是很多血腥的場面被「和諧」掉了很多(廣電總局的鍋)。
好了,現在我們來說說《追龍》和《跛豪》的對比
發達前《跛豪》的阿豪是一頭剛硬的板寸,《追龍》裡的則是一頭要長不短的捲髮(據說甄子丹是專門去吳錫豪老家潮州考察得知吳錫豪出去闖蕩時時這種髮型)。發達後,則都改成了油光水滑的大背頭,但甄子丹版又少掉了大肚腩和黑框眼鏡。為什麼要這麼改呢?據說是王晶有意為之。甄子丹也說,實際上人物原型吳錫豪根本沒那麼肥。那麼你更喜歡哪個造型呢?
由於《追龍》的啊豪被描述成一個工於心計、難以捉摸的人,所以應該說,他那頭捲髮頗具象徵意味。《跛豪》突出的,是他的彪悍狠辣和銳意進取,所以一旦外化成國字臉和板寸頭,便相得益彰,形神兼備。這種情況,同樣反映在阿豪的一幫兄弟造型上。比如在《跛豪》中他最忠心最能打的兄弟大蝦和啞七。他們既然都被設置成高大威猛的狠角色,那還有什麼髮型比板寸頭更搭的?另一方面忠誠老實的啊文則是一部很土的隨意造型,就是突出他的老實和呆板。而好色的阿明則別設計成油頭三七分加上到位的演技,一個小白臉的形象就打造出來了。而《追龍》中和阿豪一同去香港的兄弟都是捲毛,不知是歷史屬實是這樣還是導演對配角的人物刻畫欠缺這就不好說了。發達後啊豪的兄弟基本沒什麼人物造型上的特點以至於人物的特性全靠演技來維持。
二、劇情發展
觀看過兩部影視作品的人會發現,這兩部電影的劇情出入很大,就連開頭如何進警察局的都不一樣。雖然兩部電影都是以吳錫豪的人生經歷為背景,但兩部電影的劇情出入卻是如此之大,完全可以當做兩部完全無相干的電影來看待了,也許這就是王晶想要的效果吧。
先總的來對比一下,相較於《跛豪》,《追龍》更多戲份給了英國佬,而在《跛豪》中基本沒英國佬什麼事了。我也有看到香港的觀眾說在那個時期的香港,連英國人都要忌呂樂三分(雷洛的原型),而《追龍》刻意刻畫英國佬是在畫蛇添足。其實說要真實,《跛豪》是更貼近歷史的。而《追龍》畢竟是一部電影而不是紀錄片,是否真的需要去表達真實的歷史嗎?我想未必吧。就像《三國演義》一般,赤壁之戰真的是諸葛亮借用東風才打敗操場的嗎?然而,不是。曹操在赤壁一戰失敗是因為瘟疫和水土不服。然而就算不符合歷史屬實也不影響《三國演義》的藝術價值。《追龍》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所以在劇情上,無論是《跛豪》還是《追龍》在劇情上都算是成功的。也許有些觀眾會發現,《追龍》細化了一部分劇情,就是泰國換了白粉供應商頭頭的事。在《跛豪》裡基本上是一兩分鐘帶過,而在《追龍》裡還融入了打鬥場面和交易場面,進而凸顯出了跛豪陰狠狡詐、有勇有謀的一面。這也許是王晶想突出《追龍》不同與《跛豪》想法吧。
個別重大事件的差異:
①啊豪的腿是怎麼斷的
在《跛豪》中,它是被槍打斷的。啊豪在擺酒,突然有人闖進來開槍,本想要他命,結果只打斷了他的腿,整個過程很簡略,很混亂,也很自然,沒有刻意渲染。而《追龍》則是啊豪在救雷洛時被肥仔超用搬磚砸斷腿。用慢鏡頭特寫,以及用雷洛的表情特寫來渲染出那種無奈、怨恨、憤怒的氛圍。
②跛豪到底是怎麼發達的?
在《跛豪》中,跛豪首先是在無意中結識了一個好警察,埋下日後落網的伏筆。然後,又因被金牙炳吳孟達逼交保護費而不得不找肥波鄭則仕合作。跟了肥波後又因被轄區探長黃光亮勒索而不打不相識,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從而生意越做越大。再然後,又因阿明勾引肥波情婦葉子楣而跟肥波結下梁子,直到扳倒肥波激怒其後台老板雷覺天,又因找到雷覺天的軟肋而接管肥波地盤,進而達到人生巔峰。
在《追龍》中,跛豪先是替肥仔超看場子,後來逐步取得信任;在雷洛被人陷害,被百多號人追砍中救了他,後來雷洛分了他的一半生意給他,進而開始了巔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