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營銷策略有哪些(營銷人不知道營銷策略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3-04-21 04:18:35 1
現在,只要一提到營銷,人們的自然反應就是「4P策略」,以為營銷就是一種或一組策略。倘若提到「營銷功能性組織」,更多的是茫然,一頭霧水。也許科特勒也不知道,至少他沒說清楚「營銷組織、營銷功能和營銷管理」為何物。
「營銷策略」原創思想的由來營銷策略的原創思想,是60年代由鮑敦(Borden)提出來的,認為企業要針對目標市場的需要,對自己可控制的各種手段,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鮑敦實際上提出的是一種銷售策略思想,算不上「營銷方面」的策略思想。主張要針對消費者的認知或主觀訴求,採取相應的手段,提高銷售效率。比如針對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採取「尾數定價法」,把價格定在1.99元或1.88元,看上去好像1.00多錢,而不是2.00元錢。
可以說,麥卡錫在「策略思想」上沒什麼實質性的貢獻,但他的「策略分類」對營銷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吸引著一代傳人。
從4P到8P、12P、16P;以及從4P到4C、4R,非常熱鬧。這在經濟學家看來,是搞文字遊戲,缺乏理論上的深刻,算不上什麼提煉或總結。
一句話,膚淺。麥卡錫4P策略背後的「分類標準」並不正確,而且非常有害。
這種策略的「分類」是以「銷售過程」的一些環節為依據,如產品定價、渠道選擇和促銷宣傳等等,很容易產生誤導,使人忽略「市場需求導向」的營銷本質,忽略營銷策略必須以市場定位為前提,或者說,必須依據「消費者的訴求或認知」制定策略。
4C策略對此,勞朋特(Lauteborn)於80年代提出了4C策略思想。在勞朋特看來,麥卡錫的4P策略缺乏「市場導向」的本質特徵,不能算是一種「營銷策略」,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銷售策略」。
勞朋特的營銷策略思想強調:
第一,要加強對消費者需要與欲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s)的研究,賣消費者所想購買的產品;而不是依靠產品策略,把自己所能製造的產品賣給消費者。
第二,要弄清楚消費者願意為自己的「需要與欲求」支付多少成本(Cost),而不是制定什麼價格策略。
第三,要方便(Convenience)消費者購買;而不是選擇什麼渠道策略。
第四,要強化與消費者的溝通(Communications),而不是制定什麼促銷策略,等等。
可以說,這些策略思想是正確的,但操作起來很麻煩;需要相應的組織功能支持,需要企業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4R策略舒爾茨(Done. Schultz)並不在意從理論層面上探索,弄清楚4C策略思想不能被廣泛應用的原因,而是沿著鮑敦、麥卡錫、勞朋特的策略路徑或策略框架,提出自己的4R營銷策略思想。
大意是,企業要與顧客建立聯繫或關聯,以提高市場反應速度,並不斷強化營銷的關係,強化營銷活動的價值或回報。
在舒爾茨看來,產品/需求、價格/成本、渠道/方便、促銷/溝通,都不是成敗的關鍵要素。企業營銷的本質命題,在於「不斷深化與顧客的聯繫」。毫無疑問,這同勞朋特策略思想一樣,是十分正確的,自然也一樣難以操作。概言之,需要組織功能的支持。
由此可以推論,凡是不需要企業各部門協同的策略,或者不需要功能體系支持的策略,以及定位(Positioning)、市場細分(Segmenting)和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等等,很容易被應用、也很容易流行。但是,這類策略能夠解決的只是「產品」和「市場」的表層聯繫,而不能解決的是「企業」和「顧客」之間的深層次聯繫。
文章來源:包政教授「營銷大講堂」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管理初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