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在哪個軟體可以(錦繡未央女強)
2023-05-16 18:09:24
錦繡未央在哪個軟體可以?【文化譚】《錦繡未央》打著「女強」的標籤,卻仍舊在重複著古老的男權故事時間已經過了幾千年,然而在這樣的故事中,對於一個女性最好的褒獎,仍不過就是她的丈夫登基為帝——確實挺缺乏想像力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錦繡未央在哪個軟體可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錦繡未央在哪個軟體可以
【文化譚】
《錦繡未央》打著「女強」的標籤,卻仍舊在重複著古老的男權故事。時間已經過了幾千年,然而在這樣的故事中,對於一個女性最好的褒獎,仍不過就是她的丈夫登基為帝——確實挺缺乏想像力的。
傳世玉玦的聯想
依附當權者尋求救贖,談何「女強」?
沒有看過原著就看了電視劇《錦繡未央》,第一集就讓我跳戲。這難道不是換了演員的《傾世皇妃》嗎?一樣是亡國公主,一樣是陰差陽錯換了個身份,以宣傳片的內容來看,接下來應該還會入宮,和王室貴族皇子們糾纏不清,然後得到某位權力擁有者的愛情,並藉此完成復仇。唉,這也太沒想像力了吧!兩個如此相似的人物——李未央(心兒)和馬馥雅(《傾世皇妃》裡林心如扮演的女主角),大概只隔著一個劉連城(《傾世皇妃》裡霍建華扮演的角色)。
從前期宣傳來看,《錦繡未央》的重要標籤是「女強」。一般而言,「女強」這一標籤指向兩個層面:其一,女主人公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自己的事業、理想與責任,並且有能力憑藉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其二,女主人公在與男主人公的愛情關係中處於平等地位,而非依附者或被拯救者。比如網絡小說《木蘭無長兄》(祈禱君,2014,晉江文學城)便是一個「女強」文的好例證,女主人公花木蘭在「策勳十二轉」之後沒有辭官回家,而是選擇了繼續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終成一代名將,同時也收穫了與戰友狄葉飛相知相攜的美好愛情。
反觀《錦繡未央》中的女主人公李未央(心兒),如果說她還有個什麼人生目標,那也就只能是復仇與平冤了,然而從她頂替李未央,走進李家大宅成為庶女開始,高門大院裡森嚴的等級制度與狹窄的上升空間就註定了她根本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向李敏峰復仇,更無法恢復本來身份、為涼王平反冤情。李未央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一個佔有權力位置的強大男性(男主拓跋浚)將她從現有身份中拯救出去,並依靠這個男性的愛與幫助完成復仇、昭雪沉冤。
因此,李未央所嚮往的愛情,是與「天神」的戀愛,是以身為祭、奉獻一生,並以此尋求救贖的卑微欲求。正因如此,李未央與拓跋浚的最初兩次相遇,才都是經典的英雄救美情結——李未央所期待的愛人,本就是高高在上的拯救者。正因如此,李未央珍而重之的玉玦才會是西漢賢后衛子夫的遺物——因為衛子夫恰是一個身份卑微卻得上位者垂憐,才得以名留青史的女子,而世人對於衛子夫一生恭謹克己、儀德溫婉、相夫教子的想像,大概也就是《錦繡未央》中對於李未央的期待。
這樣的李未央,又何談「女強」?
涼國公主和北魏王子的政治隱喻
男權邏輯還關聯著對弱者的壓迫
但補過原著小說《庶女有毒》(秦簡,2012,瀟湘書院)之後,發覺電視劇版《錦繡未央》,其實是有嘗試突破小說原有格局意圖的,可惜即便涉及了更為宏大的家國政治,大概也是為了鋪陳愛情,難以跳脫出俗套的瑪麗蘇邏輯。
原著小說是一篇庶女重生文,女主人公相府庶女李未央前世含恨身死,重生之後利用前世記憶趨福避禍,報復了前世欺辱自己的嫡母與姐妹,並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庶女有毒》中的李未央同樣在復仇,但她的仇來自於家宅鬥爭,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手腕和心計在家宅鬥爭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樣的女主人公,在封建大家庭嚴酷的規則之下奮力拼搏,反而要比電視劇《錦繡未央》中的涼國公主李未央更「女強」一點。有趣的是,一旦李未央變成了涼國公主,李未央與拓跋浚的愛情便又染上了涼國向北魏屈膝臣服的政治意味。
《錦繡未央》的故事,是以涼王向北魏納地稱臣為開端的,但凡有點關於魏晉時期歷史知識的人就會知道,涼國(以降魏收場的涼國應該是匈奴支系盧水胡族建立的北涼)與北魏國不同、族相異,稱臣納地,對於王族而言就意味著國破家亡,又哪來的百姓安康?涼王投降、反成北魏忠臣義士,這固然是將今日大一統的中國疆域觀念錯套在中國古代歷史之上的荒誕想像,但同時也意味著對於強者為尊邏輯不言自明的屈從——因為勝者為王、強即正義,所以弱者向強者投降認輸便不僅僅是合理的,而且是正義和光榮的,弱者不僅要投降,還要做好強者的忠臣孝子,才稱得上光耀門楣。
所謂的男權邏輯,絕不僅僅是對於女性的性別壓迫,而且必然同時關聯著對弱者與邊緣人的整體性擠壓與放逐,並會不斷演化為失勢一方心甘情願地跪地稱臣。
這種強權甚至不一定由男性來行使:在《錦繡未央》中,李府中最直接顯露出來的壓迫者實際上是在內宅中代夫行使父權的主母叱雲柔,叱雲柔對周氏養子李敏德(一個可疑的庶子)的欺壓表面看來便是女性之於男性的,但實際上也仍舊遵從於父權嫡庶邏輯。
□天白(當代文學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