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頻調幅調相原理(調幅調頻調相)
2023-05-16 20:56:28 2
無線通信是現在應用最為廣泛的通信技術之一,其核心是把要傳輸的數據調製在載波上發射出去,載波狀態的變化承載了不同的信息。
如下圖所示,載波信號的狀態變化可以分為幅度變化、頻率變化以及相位變化,因此對應的就有AM(Amplitude Modulation)或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調製、FM(Frequency Modulation)或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調製、PM(Phase Modulation)或PSK(Phase Shift Keying)調製,更複雜的調製中可能同時會改變1個以上的狀態量,比如同時改變幅度和相位。早期的無線通信技術中是把模擬量(如語音信息)直接調製在載波上,傳輸過程中信噪比的惡化會造成傳輸信息的嚴重失真。
現代的無線通信都普遍採用數字調製技術,即把數位化後的信息調製到載波上。這樣只要信噪比的惡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內,就可以大大減小接收端的誤判。再加上數位訊號可以採用大量的信號編碼和糾錯技術,使得數字調製成為了現代無線通信的絕對主流技術。
在數字移動通信、無線網絡、衛星通信等應用中,為了提高頻譜利用效率,普遍採用I/Q調製技術來實現數字調製。
I/Q調製技術是把要傳輸的數字信息分為I(In-phase component)支路和Q(Quadrature component)支路,通過I/Q調製器(I/Q Modulator)分別改變載波信號及正交信號(相對於載波信號有90度相位差)的幅度,然後再合成在一起。I/Q調製技術通過控制加載在I路和Q路信號載波上的不同幅度,就可以控制合成後載波信號的幅度以及相位的變化,從而可以承載更多信息。這種調製方式具有實現簡單、調製方式靈活、頻譜利用效率高等特點,因此在現代移動通信技術中廣泛使用。
I/Q調製可以控制合成後載波信號的幅度以及相位狀態,並用不同的狀態代表不同的數據含義。每次信號變化可以表示的狀態越多,調製越複雜,但同時每個狀態可以表示更多的數據bit,從而在有限的狀態跳變速度下可以承載更多的信息內容。為了更好地對載波在某個時刻的幅度和相位信息進行描述,通常用如下圖所示的極坐標的方式,其相位的變化可以表示為在極坐標上的旋轉,其幅度的變化可以表示為其離原點的距離。
比如,對於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進位相移鍵控)的調製方式來說,採用相差180度的兩個相位狀態進行數據的傳輸,在星座圖上就表示為兩個相位差180度的點;對於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移鍵控)的調製方式來說,採用相差90度的四個相位狀態進行數據的傳輸,在星座圖上就表示為四個相位差90度的點;而對於16QAM(16-state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狀態幅相調製)的調製方式來說,則除了改變載波相位,還會改變載波的幅度,共使用了16個不同的狀態進行數據的傳輸,其在星座圖上就表示為16個不同幅度和相位的點。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信號在星座圖上每個狀態承載的數據內容叫做1個符號(Symbol),每個符號對應星座圖上的一個狀態,不同狀態間的變化速率就叫做符號速率(Symbol Rate),有時又稱為波特率(Baud Rate)。
在採用I/Q調製的發射機裡,要提高信號的傳輸速率,主要有兩種方式:提高波特率或採用更複雜的調製方式。波特率越高,其在無線傳輸時的佔用的頻譜帶寬越寬。而通常情況下在民用無線通信中,頻譜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因此很多時候不可能使用非常高的波特率,除非開發新的頻譜資源(比如在未來的5G移動通信中會考慮6GHz以及毫米波頻段的頻譜資源)或者頻譜資源是獨佔的(比如在有些軍用或者衛星通信中)。
如果波特率或者頻譜帶寬已經不能再提高了,要提高信號傳輸速率,就需要採用更複雜的調製方式。比如在前面的例子裡,BPSK調製只有兩個狀態,每個狀態可以傳輸1bit信息;QPSK調製有四個狀態,每個狀態可以傳輸2bit信息;而16QAM調製有16個狀態,每個狀態可以傳輸4bit信息。調製方式越複雜,則每個狀態就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bit,單位帶寬下的數據傳輸速率越高。但要注意的是,調製方式也不是能無限複雜的,調製方式越複雜,對於信噪比的要求也越高,如果信噪比不能提高而單方面採用更複雜的調製方式,則誤碼率可能會大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參考來源:麵包板社區https://www.mianbaoban.cn/blog/376490-2047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