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能治好的可能性有多大(為什麼有些人得肺癌後能治好)
2023-05-17 15:55:55 3
很多時候,醫生會被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們問道:「為什麼有的人得了肺癌可以治好?為什麼我就沒有那麼幸運?」
不同肺癌患者,
常常結局不一樣
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喬貴賓9月28日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刊文分享了兩個病例,同樣都是罹患肺癌,結局卻不一樣。【案例1】50歲的李女士,正準備退休,現在偶爾會來門診進行複診,每次她一來第一句就是「謝謝喬主任,幾年前真的是多虧有你」。這位患者在4年前被確診為肺癌,當時她的CT結果顯示腫瘤大約4釐米,是實性的,雖然侵犯髒層胸膜但是卻沒有發生轉移。當時喬貴賓主任給她做手術切除了腫瘤,術後又經過了一系列的化療,最終出院。4年過去也沒有復發的跡象,預後效果不錯。這是「戰勝」肺癌的案例。【案例2】這個患者是一位生物工程研究者,47歲,去年公司組織體檢的時候發現右肺有病理影像,來醫院就診發現是小細胞肺癌,已有轉移跡象。詳細詢問才知道,他其實已經咳嗽了大半年時間,但他以為是科研壓力大、抽菸成癮導致的咳嗽和身體不適。很不幸,這位患者已經是肺癌晚期,錯過了手術機會,化療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在2個月後便不幸離世了。他從發病到離世才1年多的時間。
肺癌到底能不能治好?
關鍵看這點
喬貴賓主任介紹,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除了看患者本身對治療的承受能力外,關鍵還是在於肺癌的分期與分型。· 從結節的大小(肺癌的分期)來看:1、3釐米的:或者已經發生了轉移,局部的淋巴結轉移、遠處的器官轉移,可能理論上就不能完全治好,只能通過治療延長生命。· 肺癌的分型也很大程度上影響生存期:1、非小細胞肺癌:早期主要是局限性生長,後期再發生遠處轉移,如血行轉移或淋巴轉移,如早期發現,建議爭取手術治療,晚期根據患者情況需要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2、小細胞肺癌:是一個惡性程度更高的腫瘤,其倍增周期只有30天,生長非常迅速。另外,小細胞肺癌容易在早期發生遠處轉移,雖然對化療敏感,其治療一般是以全身化療為主,但是通常可以快速緩解,但又會很快復發或轉移。
出現這4個異常儘早查
喬貴賓主任表示,肺癌多半是「拖」出來的,出現這4個異常,要儘早做檢查。1、長期咳嗽、乾咳甚至咳血多數的肺癌患者首發症狀為咳嗽。這與普通感冒不同,肺癌引起的咳嗽屬於刺激性咳嗽,往往無痰或只有少量的白粘痰,部分患者還會有咯血表現。持續時間較長,在3周以上的咳嗽,需要警惕。2、聲音嘶啞、胸悶氣短聲音變得嘶啞、喉部發緊,是肺癌的症狀之一。如果早上醒來時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頭暈,感覺像缺氧一樣不舒服、難受無力,哪怕一段時間能緩過來,也要警惕,這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3、肩、背、胸、臂疼痛據統計,50%的肺癌患者曾出現胸痛或者肩痛的症狀,尤其是咳嗽和氣短時。4、手指呈杵狀指原發性肺癌患者的骨關節會表現出關節腫痛、其中杵狀指(趾)最常見,約有10%的肺癌患者會出現杵狀指。
4類高危人群尤其要當心
喬貴賓主任提醒,不要存在僥倖心理,這4類肺癌高危人群需定期檢查。1、嚴重抽菸的人每天抽一包已經連續抽了20年,或者每天兩包已經抽了10年,重度吸菸,年齡又比較大,發生肺癌的風險比別人高很多。2、特殊職業的人比如在石棉礦等有汙染的礦場工作過的人,環境因素對人有致癌作用,也屬於肺癌的高危人群。3、肺部有過疾病的人比如以前得過肺結核、哮喘、老慢支等肺部疾病,導致肺環境「底子」不好,也是容易發生肺癌的。4、家族裡有腫瘤患者的人家族裡、直系親屬裡,有人得過腫瘤或者得過肺癌,也要警惕,這種叫做家族聚集性。所以,只要年齡大於40歲或者45歲,具備以上條件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 CT的檢查,能發現很多早期肺癌。
預防肺癌,
養肺牢記「2多1少」!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丁惠珍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刊文表示,想要預防肺癌、養好肺,牢記「2多1少」。「2多」: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肺部具備一定的排毒功效,如果長期讓代謝毒素淤積在肺部,勢必會影響到健康,增加肺炎以及呼吸系統疾病風險,給肺癌埋下隱患。多喝水,能夠有效促進身體水液循環,提高排毒代謝,自然也有助於肺部進行自我清理,是養肺護肺的有效方法。一般情況下,建議每人每天飲用水2000到2500毫升。多吃白色食物,比如山藥、蓮藕、銀耳等,都有非常不錯的生津止渴、潤肺養肺的療效,通過食補來養肺,也是穩妥且有效的方式。「1少」:少生氣發脾氣時,人會不自覺地出現呼吸急促、胸悶氣短的情況,這是因為受到情緒的反饋,肺泡會持續擴張。如果經常生氣,意味著肺泡和支氣管會長期處於這種「高壓」狀態,影響肺部功能,對肺部健康不利。學會積極樂觀,儘量少生氣,心理情緒的調養也是養肺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