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認的佛骨舍利(全世界四顆佛牙舍利)
2023-05-17 03:59:59 9
舍利,是梵語的音譯,梵語中是屍骨的意思,指死者火化後的殘餘骨跡。舍利最初代表「米粒」,因佛舍利形似米粒,故此得名。舍利在佛教修行者眼中是得道的象徵,佛牙舍利是佛舍利中的至寶。傳說全世界只有四顆佛牙舍利,應縣便有兩顆。
應縣地處塞外,當地風俗民情受佛教影響極其深厚,尤其是佛牙舍利被發掘後,除了信徒,一般的老百姓對佛牙舍利也是頂禮膜拜。「每月初一、十五,佛的節日,如二月初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當地老百姓都會自發來應縣木塔舉辦法會,瞻仰佛牙舍利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縣木塔文保所工作人員白高奎說。
離 奇 現 世
「從2007年應縣佛牙舍利公開展覽之日起,我的工作就是看護這件佛教至寶。其實,我關注佛牙舍利已有30餘年。佛牙舍利雖然舉世聞名,但它曲折的發現過程卻鮮為人知。」白高奎說。
險 被 偷 盜
「當時,佛牙舍利的發現,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修復、整理、研究都被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白高奎說。
1974年,木塔的搶險加固工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四層主像釋迦牟尼佛像胸背部有開洞,隨以木棍測得似有物深藏於內,設法提取後,得捲軸兩件,一為刻經,一為繪畫《神農採藥圖》。後經清理,又發現一批捲軸文物和刻經。1974年9月,釋迦塔的維修工程已局部展開。
沒過幾天,雁北文物站的張暢耕再次上塔查看時發現,二層主像胸部被人撬開,有文物被盜現象,及時向公安局報案。
經刑偵人員現場偵查,從施工木匠中鎖定了作案嫌疑人,通過審問,見財起意的木匠王某供出了全部作案過程。就此,被盜文物——七寶與佛牙舍利被追回。
1974年11月18日,在二層主佛像腹內取出佛經30卷,殘卷兩包;1977年9月10日,在一層清理出佛經30卷,殘卷12包,手抄本4包。「應縣木塔中發現的古物經過幾番波折,總算被安全保護下來。這是古人留給後人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無價之寶。」白高奎說,經過前後五次發現、清理,應縣木塔中共得佛牙舍利兩顆、佛經75卷、佛畫四幅、佛教七珍68件、殘卷15包、手抄本4包。
價 值 連 城
2007年,來自臺灣的慧禮法師主持了應先木塔佛宮寺釋迦塔重建奠基儀式,同時解讀了應縣的佛牙舍利——有關佛牙的記載出自《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大般涅槃經》。通過引文知道,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給世界三顆佛牙,一顆為帝釋天請走,兩顆為捷疾羅剎盜走;佛火化後,在金剛體碎為末舍利後又留下四顆佛牙,這就是說共有七顆佛牙舍利。
按佛教經典來理解,佛陀留下的靈牙,會在牙根牙槽、牙身上生長出細粒舍利子。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溼彌羅國》記載,玄奘法師在西天印度曾朝拜過佛牙,其佛牙長三寸、油浸鮮亮、熠熠生輝。「如同慧禮法師所言,應縣木塔中發現的兩顆佛牙,一顆牙高8.3釐米,重76克,牙形骨質,色微黃,牙根部、牙身縱溝內布滿增生白色細珠,粒粒晶圓剔透;另一顆牙高6.3釐米,重49.8克,牙形骨質,色微黃,牙根凹坑布滿增生赭色細珠。」白高奎說。
AGS寶石學會香港分會高斌博士曾對佛牙舍利進行了測試,初步測試的結果表明,應縣佛牙舍利子是一種特殊排列的金剛體,經過多次實驗證明舍利子為六方晶系隕石鑽石。
「它的珍貴程度不亞於傳說中的和氏璧,顆顆都價值連城,如果非要給它個價值,這一粒粒舍利子都在2500萬美金以上。」高斌博士說。
山西青年報:楊希/文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山西青年報根在民間"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