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大夢一場(諸葛亮大夢誰先覺)
2023-05-17 16:27:37 1
本文取材於羅貫中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上)定三分隆中決策,與正史無關。
《大夢誰先覺》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隨口吟出的一首詩,全詩充滿了恬淡自然的氣息,簡單四句話,一幅超然世外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全詩如下: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說到「大夢」,顧名思義,它不是一般的夢。在道家思想中,大夢指人生。全詩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為: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誰能領悟到這個道理呢?我清楚自己平生的志向。在這個春意濃濃的草堂裡,一覺睡上幾個時辰,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相信諸君都有過「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經歷,說白了就是下午曬太陽睡懶覺。在早春時節,大多數時候還有些冷,而這一天,豔陽高照,天氣格外溫暖,做點什麼好呢?用功讀書發奮圖強?非也,諸葛亮選擇了睡覺。不睡覺豈不浪費了這大好春光?
睡覺會做夢,不睡覺亦是在夢中。莊子說:「一個人在做夢的時候不知道那是夢,在夢中還會找人佔卜夢的吉兇,等他醒來後方知道那是夢。對於真正有大覺悟的人來講,他知道人生實際上是一場大夢。」什麼功名利祿、榮辱得失,不過是一場虛幻,與其忙忙碌碌去追逐這些虛幻的東西,倒不如在春日午後睡個好覺,做個好夢。
諸葛亮隨口吟出的這首無名之詩與他門上的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遙相呼應,正是諸葛亮的心理寫照。他想出山嗎?恐怕不想。出了山豈能再過上逍遙自在的日子?這春日午後之覺乃是諸葛亮的最後一個好覺。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徐庶已經跟諸葛亮打好了招呼,但諸葛亮就是避而不見。這裡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認為諸葛亮是想藉機考驗劉備,以退為進;一種看法正如上文所講,認為諸葛亮本意是想做個隱士,不想出山。
劉備經過水鏡先生的點撥,死活要請諸葛亮出山,他不顧名位、年齡、資歷上的巨大差距,屈尊三顧,成功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決定幫助劉備,那麼諸葛亮為劉備獻的第一策是什麼呢?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