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的詩簡短又好寫(植樹的詩詞那麼多)
2023-05-01 07:40:50 5
「花木成畦手自栽」,又到3月12日植樹節,除了有紀念意義的植樹活動外,最精彩的當數那些關於植樹的詩詞了。
從古至今的無數關於植樹的詩詞中,你知道誰寫的最霸氣嗎?
要想知道誰寫的植樹詩詞最霸氣,那得先來看看植樹節是怎樣來的,為什麼要定在3月12日?
植樹節的來源與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有關
大家一定很熟悉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孫中山先生吧,他不僅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和《三民主義》,堪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還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重要意義並提倡植樹造林的人。
植樹節的來源就與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有關。
1893年孫中山《上李鴻章書》中指出植樹的重要:「中國欲強,急興農學,講究樹藝」。後來他在廣州演講「三民主義」時再次指出植樹造林的重要性:「防止水災與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
孫中山不遺餘力地倡導植樹造林,最終得到認可,並形成植樹節。1928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為紀念他,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並將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28年3月12日的《申報》中寫道:
人去樹存,睹樹思人,而人亦垂留於千載後世。
這可以說是對偉大的孫中山先生倡導植樹造林的最大的褒獎。
1979年,在鄧小平的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3月12日設置為我國的植樹節,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造福於子孫後代。
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將每年3月12日的植樹節,納入法律,與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古代雖然沒有植樹節,但古人有植樹的觀念,而且還流傳著許多植樹詩
從1928年到現在,植樹節雖然只確定了90多年,但是植樹護樹的觀念,早已有之。
數千年前的先秦時期,就有了保護草木的明文規定:「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意思就是,在3月份的時候,禁止人們砍伐樹木,要讓它們自由的生長。
可見,植樹的風氣,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而許多文人墨客,不但自己植樹護樹,而且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植樹詩詞。
白居易的「栽松遍後院,種柳蔭前墀」,杜甫的「種竹交加翠,栽桃爛熳紅」,歐陽修的「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等等。這些詩詞佳句,都充分說明,古代在政府的倡導下,家家戶戶都栽樹枝花,愛護環境。
無論生活中有多少的磨難,在憂患之餘,還是會種樹種果,插柳栽花,生活和自然萬物充滿了熱愛。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最霸氣的植樹詩,當數《護林詩》這一首。
《護林詩》是愛國名將馮玉祥所作。
馮玉祥將軍有兩個讚譽,一是愛國如命,人稱「愛國名將」;二是愛樹如命,被譽「植樹將軍」。
作為將軍,馮玉祥愛國自不必說,他的代表詩作《我》就充分說明這一點:
《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講美不求闊
只求為民只求為國
奮鬥不已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愛國名將愛國名將的馮玉祥將軍,非常重視植樹,愛樹如命。
自1915年孫中山先生倡導全民植樹後,馮玉祥就忠誠執行孫中山先生訓教,熱心植樹造林,曾在他管轄的山西、陝西、內蒙、北京、山東、江蘇等地大量植樹,還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愛國名將十棵」,被譽為「植樹將軍」。
在他駐守徐州時,帶領官兵種植了大量樹木,同時針對濫伐林木,破壞植被的行為,寫下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可謂霸氣之極。
難怪民間百姓對馮玉祥的評價比較高,1931年民國一家報紙搞了一個投票活動,很多民眾票選馮玉祥是民國第二偉人,而第一偉人是國父孫中山。
就連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將軍時也說:
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