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詩句經典語錄(寒露絕美小詞一庭秋露)
2023-05-01 01:39:05 1
朱彝尊一首小詞,沒有點出寒露節氣,卻是寫寒露節氣最美的詩詞
」一鉤斜月,一聲新雁,一庭秋露。
黃花初放了,小金鈴無數。
燕子已辭秋社去,剩香泥,舊時簾戶。
重陽將近也,又滿城風雨。」清朝朱彝尊《憶少年·一鉤斜月》
寒露節氣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此時是晚秋,就是古代秋天的第三個月,是體感感覺寒冷的開始。此時萬木蕭蕭,西風慚寒,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和海上的氣團在大陸拉鋸,暖溼氣團逐漸退出大陸的一個過程,有些一陣秋雨一陣涼的說法。
此時讓人感覺真正濃烈的秋意到了,至少當代人在秋天的劃分上雖然和古人有所不同,比如以溫度持續22度以下,才算入秋,此時也分明了秋天的到來。
在沒有風雨的日子裡,天空明澈高爽,所謂秋高氣爽,但同時也是灌木喬木大規模落葉的季節,有人看到了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秋之壯美,但也有人同時領略了什麼叫做照眼蕭條,比如春夏之蓬勃向上的生機,秋天的美是沉落而略帶悽涼的。
這首朱彝尊的小詞,沒有點出節氣,卻是寒露節氣最絕美小詞。
」一鉤斜月,一聲新雁,一庭秋露。「
看似淡淡幾筆,卻有白描國畫之勝,一鉤斜月代表月圓之日未到或者已過,是人心與自然靜謐的時期。熱鬧未來或者圓月時節以過。
一聲新雁,是寫的仲秋之後,有大雁自北方來,或向南方去。
一庭秋露。有人說白露之後就會有露水,為何你說詩人寫的是晚秋寒露時節呢?這是因為寒露時節,氣溫更低,水分在早晚時間更容易凝華,而且由於氣溫低,蒸發緩慢,所以這個時節,更容易感覺秋露多而繁。
有人會說,你就是牽強附會。那麼請看下一句。
「黃花初放了,小金鈴無數。「
那麼有人說,菊花就開在秋天啊,但是古人雖然沒有當代這麼先進的氣候知識,他們也善於觀察各種自然界的變化。菊花是開在秋天,但是最適合菊花花芽茁生的自然溫度,是持續15度左右,而且光照要求低於12小時。那麼在古代的秋天裡,初秋的溫度在25度以上,仲秋的溫度也維持在20度以上,只有晚秋寒露時節,正好孕育菊花的花蕾。
所以寒露有一個明顯的古代的物侯標誌,就是菊花開,這裡的開始自開始次第開,而菊花的盛花期通常是在重陽節左右。
所以這首詞很有意思,其實就是說的寒露節氣。而且寫得非常唯美,非常清新。
你看你看,那小菊花兒,開了金鈴無數啊!
最讓人在蕭瑟的秋天裡,感到份外的清新愉悅,使得樹葉在落,氣溫在持續降低,可是可是還有這些萌萌的小精靈,一樣的花朵,它們剛剛開始開放。它們是秋天的小天使啊!
其實菊花從宋朝開始廣泛的人工培植,到了清朝,已經出現了無數富麗的品種,那麼朱彝尊的菊花,卻是保持原始風姿的野菊,它們細小,燦爛,卻生機勃勃。當然也有小金鈴這種菊花品種,雛菊類,經過人工培植,保持原野和觀賞兩種趣味。但總的來講,這種小菊花更使人疼愛,因為它們有風露裡的清新與活力,像孩子,像未被摧折的少年的心情。
那麼朱彝尊為什麼沒有在詩詞裡寫出寒露兩個字呢?
一:寒露中間的寒,讓人有視覺上的冰冷,這也是通常寫寒露的詩詞沒有過多流傳的原因。
二,詩詞中描摹一樣事物,常常會用旁敲側擊的方法,避免語句的重疊和審美的疲勞。
三,詩詞的欣賞是深邃的,所以李商隱會用「無題」做題,朱彝尊是一樣,將人們引到的是他的更悠遠的心情和心境。
「燕子已辭秋社去,剩香泥,舊時門戶。」
古代的秋社,是指立秋後的第5個戌日,那麼我們慢慢的推,相當於立秋後的兩個月內,也正好表明作者寫的就是晚秋九月,寒露時節。
作為候鳥的小燕子們紛紛飛往南方,只有空巢在這裡,等待明年春天它們飛回。
「重陽將近也,又滿城風雨。」
我們知道重陽節在農曆的9月9號。這首小詩詞寫的就是在8月底9月初,重陽節之前,秋露滿地,菊花開放的寒露節氣。
這是我看到的最好一首整體描述寒露節氣的美詞,情感旖旎飽滿,筆調清新別致。
而這樣半冷半暖的小寒秋天,最讓人回憶起二月,回憶起人生的春天。
雖然這短暫如春的秋美,也會被風雨重陽節所替代。
所以這首小詞的詞牌,也讓人回味不盡,叫做《少年遊》,這是借寒露唯美的景色,致敬曾經仿佛的青春吧。
至少,那句「黃花初放了,小金鈴無數」,就有讓人回味不盡的類似春天的柔情呀。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