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大姨媽老是拉肚子怎麼辦(當大姨媽撞到腹瀉)
2023-04-19 13:27:17 3
從不痛經的蓓蓓每次「大姨媽」到訪時必定會拉肚子,程蓓蓓在讀高中的表妹每次例假也都會拉肚子,只要例假結束,拉肚子就會停止。表妹還告訴蓓蓓,自己班上和她一樣經期拉肚子的女生不在少數,她此前一直以為這是正常的。
一來月經就拉肚子到底是怎麼回事?經期腹瀉又該咋辦?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期腹瀉主要原因有四點例假拉肚子是指每次行經前後或經期大便溏薄,甚或水瀉,日解數次,經淨即止。多發生在未婚女性身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大量分泌荷爾蒙前列腺素。
經期女性子宮會大量分泌荷爾蒙前列腺素,讓子宮的平滑肌收縮使經血排出。但因為子宮肌肉收縮可能造成經痛,且前列腺素會在體內循環,如果跑到腸胃器官,刺激腸胃讓蠕動變快,就會有脹氣、腹瀉的症狀。對於平常有便秘狀況的女性,反而會在經期時感到排便順暢。
2.子宮收縮。
有的女性會因子宮收縮造成不舒服感,嚴重者也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拉肚子等情況。從中醫體質學來看,脾虛型的體質比較容易會有此症狀。
3.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異位會造成腸胃道刺激。有35%的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會有嚴重的經痛及腹瀉。這些問題常被一般女性認為是經期「正常現象」,然而若忽視這些徵兆不管,很可能讓病情惡化導致不孕。
4.骨盆腔炎。
如果是痛經伴隨嚴重腹瀉,也有可能是骨盆腔炎。不建議自行服用止痛藥物,因為有些止痛藥會刺激胃部,導致腹瀉更嚴重。盆腔炎之所以可能引起腹瀉,是由於子宮位於直腸的前面,患盆腔炎時子宮腔體充血變軟,會更貼近直腸,壓迫骶神經產生下墜感,子宮壓擠直腸,刺激直腸黏膜收縮而引起排便。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倘若排除了非疾病引發的經期腹瀉,對疼痛能夠忍受或腹瀉情況不嚴重,經期前後及過程中注意腹部保暖與飲食清淡即可,不必過度擔心。但是,如果對疼痛腹瀉已經達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建議中藥調理。
經期腹瀉的中醫調理經期腹瀉中醫稱為「經行洩瀉」,屬於月經病中的月經前後諸症。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將腹瀉分為脾虛型、腎虛型、肝鬱型、感受外邪。
脾虛型月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大便溏薄,完谷不化,脘腹脹滿,或面浮肢腫,經行量多,色淡質薄。舌淡,苔白膩,脈濡緩。治宜健脾益氣、除溼止瀉。
腎虛型經行或經行前後大便溏薄,或五更洩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月經量少,經色淡,質清稀。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腎健脾、除溼止瀉。
肝鬱型經行洩瀉,腹脹痛腸鳴,瀉後痛消,心煩易怒,乳房、胸脅脹痛,月經時多時少,色偏暗,夾有血塊,可伴有痛經。舌淡紅, 苔薄, 脈弦。治宜柔肝扶脾、理氣止瀉。
感受外邪型經行洩瀉,食冷即作,或受風即作,月經偏少,色暗,夾有血塊,伴腹痛。舌質淡紅, 苔薄, 脈弦。治宜健脾溫中、消導止瀉。
推薦食療方脾虛洩瀉炒米仁30克,赤小豆15克,芡實15克,紅棗15克。洗淨,加粳米200克,煮粥食。
腎虛洩瀉黃芪30克,肉桂3克,肉豆蔻3克。浸泡30分鐘後,煎湯取汁,加入大棗15克,生米仁30克,粳米200克,煮粥食。
脾虛肝鬱洩瀉白朮15克,白芍15克,陳皮9克。浸泡30分鐘後,煎湯取汁,加枸杞子15克,炒米仁30克,粳米200克,煮粥食。
告別經期拉肚子你要這麼做日常生活中要多吃紅棗、桂圓,多吃溫熱性的水果。多攝入粗纖維的食物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腹瀉等現象。經期應遠離冷飲,多喝熱水,注意有個充分的休息。經期易受涼,不妨試試用熱水泡泡腳,水溫大概在50攝氏度左右,每次泡腳半個小時。會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使身體的熱量迅速增加。在泡腳的同時順便按摩按摩腳底,有祛寒功效。在溫暖子宮的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腸胃功能,緩解腹瀉。
(文/呂斌 教授 主任醫師 廣西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