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2023-05-02 02:33:48 2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 楊絳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陶淵明「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是多少人嚮往的人生狀態然而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處處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壓力,從而生出太多的煩惱與痛苦其實,淡泊與寧靜才是生活的真諦,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
楊絳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陶淵明「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是多少人嚮往的人生狀態。然而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處處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壓力,從而生出太多的煩惱與痛苦。其實,淡泊與寧靜才是生活的真諦。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正是以這種淡泊的心境來面對官場的沉浮起落,最終才名垂千古。「功名利祿如浮雲。」做人應知足常樂,坦然面對現實,從容應對艱難,淡定承受困苦,少一份失落,少一份困擾,多一份滿足,多一份快樂。諸葛亮在《誡子書》裡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處世態度,是一種明悟的思想境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淡泊;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也是一種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同樣是一種淡泊。淡泊是一種志向,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百態,迥然異同:或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淡泊是一種人生體驗,是一種對自然萬物的認同,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後的物我兩忘。淡泊還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有了淡泊不倨不傲,不爭不貪,不卑不亢,不拘小節。平平淡淡胸中自有內斂的韻味,含蓄中自有幹天雲氣。淡泊沒有模式,沒有特定環境。不一定要梅妻鶴子,也不一定要煙雨桃源,也未必不可放歌長嘯、壯懷激烈。
古印第安人有句諺語:「別走的太快,等一等你的靈魂。」與古印第安人相比,當今社會忙碌的人們就像一個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來不及感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就被瞬間翻過。當我們靜下心來生活,才能給心靈騰出感知幸福的空間,感受生活的美好,追隨生活的千般柔情和萬般愜意。
不是世界太喧囂,是你的內心太吵鬧。唯有靜心,身外的繁華才不至於扭曲和浮躁內心,才能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獨特。
心若沉浮,淺笑安然。人生境界,說到底是心靈的境界。若心亂神迷,無論你走多遠,都捕捉不到人生的本象,領略不到有韻致的風景。唯有靜心,才能思考自己的人生坐標,才能在塵世中不斷反省自己,明確人生目標,奔著自己的目標揚帆起航。
人生如花草樹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般短暫,歲月如刀劍般無情。風霜雨雪天經地義,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都是一個奇蹟。每一天也都不同,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生命不能選擇,生命的方式可以選擇。毫無疑義,「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一種積極、智慧的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