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古文原文簡短(和加菲一起讀古文)
2023-05-01 21:18:45 5
【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注釋】
舍:家。
嬉遊:嬉鬧遊戲。
處子:處,安頓;子,兒子。
賈人:商人、小販。
炫賣:大聲叫賣,招攬生意。
徙:遷徙,離開。
俎(zǔ)豆: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卒:終於。
【譯文】
人們稱戰國時期鄒國人孟軻為孟子,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為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經常在墳墓旁邊玩耍並學了一些祭拜之類的事。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搬家到集市旁,孟子在集市中嬉鬧玩耍,和商販們學著叫賣貨品。母親又說:「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校旁邊。孟子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都在認真學習,於是他也像玩耍一樣學著他們會了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孟子長大後熟習君子六藝,終於成了名傳千古的世家大儒。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人物】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孟子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主張的是「仁政」,他是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的人,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
【成語】
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所花的苦心。
【近義詞】
擇鄰而居:挑選鄰居好的地方居住。指重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善於教子。
【造句】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重視教育一直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美德。
【故事意義】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它能不知不覺的改變人的愛好和習慣。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接觸相關或類似的環境,接近美好的人、事、物才能學到好的習慣,和壞的人、事、物接觸多了也會變得三觀不正。
【拓展小知識】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數、書。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必刪
禮——做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禮節,一般分為五禮:「吉」禮,用於祭祀;「兇"禮,用於喪葬;「軍」禮,用于田獵和軍事;「賓」禮,用於朝見或諸侯之間的往來; 「嘉」禮, 用於宴會和慶賀。
樂——音樂最初是禮的好搭檔,不同的禮要配合不同的音樂。音樂具有教化、認知、審美及娛樂等功能。其中娛樂是最不重要的只是後來發展衍生的一種功能,最主要的則是教化。
射——射箭。
御——駕車的技巧。
數——是一門基礎課,蘊含著十分深奧的學問。在古代中國,數學和陰陽風水等活動一起,被歸入術數類。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決日常的丈量土地、算帳收稅等實際問題,就是要計算天體,推演曆法。
書——識字、了解字的來源、含義,寫字都是書的內容。
古時候真正讀書人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酸書生,他們不只要學習經典,還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達到評選君子的標準。
註:六藝相關內容摘抄自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