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寫得最好的詩人是誰(都有哪幾位詩人曾讚美過茄子)
2023-05-01 19:22:18 1
茄子是不受詩人注意的菜蔬,假如要詩人做一首茄子的詩,難免皺眉苦思,因為茄子幾乎沒有什麼典故可用,也形成不了什麼共通的想法。
茄子,江浙一帶的人叫它為「落蘇」,《五代貽子錄》裡說它滋味像「酪酥」,應該寫作「酪酥」才對。閩南話好像叫做「蕉兒」、「椒兒」?可能因為它像香蕉或辣椒?有些方言把跛足的人叫一個與「茄子」同音的名詞,所以不喜歡喊「茄子」。
隋煬帝喜歡把外來的物品取一個中國的雅名,像胡瓜改名為「白露黃瓜」,茄子改名為「崑崙紫瓜」,雅是雅了,不好念,所以大家依然沿用胡瓜、茄子,從這次改名中,知道「茄子」的名稱由來不久,而茄子可能是崑崙胡地的產物。
漢代的《說文解字》中雖有「茄」字,是指荷葉的莖柄,不是指茄子,可見漢代人還沒見過茄子,茄子比葡萄更晚來中國,梁代的沈約寫過「紫茄紛爛漫」的句子,可能是詩裡第一次出現茄子。
記得我小時候吃茄子,母親常說不能多吃,茄子性太寒,吃時一定要放薑末。母親的話原來都從古書記載上來的,李時珍就說多吃茄子會腹痛下痢,還有人說多吃會痼疾復發,甚至傷眼睛,只對「腰腳拘孿」者有療效。老說法未必可信,現代知識認為紫色蔬菜營養最好呢!但是這些「性寒性滑,不厚腸胃」的古老判別,一定也降低了詩人嗜愛茄子的興趣。
最早為「茄子」連寫四首詩的,仍是美食家兼藝術家黃庭堅,他道出了竹筍的美味,也道出了茄子的美味,他嗜愛的是白色的茄子,《謝楊履道送銀茄》詩「君家水茄白銀色,殊勝壩裡紫彭亨」,說白茄子比紫茄滋味遠勝,尤其是中間尚未成熟的嫩子,「中有萬粟嚼輕冰」,嚼起來像小米樣冰屑的味道,難怪這種「珍蔬」一出現,就使「藜藿盤中生精神」了。由於審美入細入微,形容茄子是「銀包成谷」,乾脆叫「銀茄」,大概玉蜀黍是「金包成谷」,後人才稱為「苞谷」吧?
茄子不像筍子那樣喚起許多同好,寫茄的詩人很少,一直到明朝的書法家兼禮部侍郎董其昌,為「紫茄」詠了五首詩,見於《容臺文集》:
何物崑崙種?曾經御苑題。
似葵能衛足,非李亦成蹊。
落實尋常味,攀條徑寸低。
玉盤如可薦,寧復悵雲泥。
這來自崑崙的品種,為什麼如此嬌貴呀?居然得到皇帝親自替它取名字,叫「崑崙紫瓜」呢!它葉子像葵菜,卻有醫治腳筋拘孿疼痛的療效。它不像桃子、李子,但也像「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一般,欣賞茄子的人,也在茄莖旁踩出一條路徑來了。
茄子的果實味雖平常,攀折茄條不過幾寸,枝幹也很低矮,然而由於曾經盛在玉盤中,得到皇帝的喜愛賜名,哪裡還有懷才不遇、雲泥遠隔的怨恨呢?全詩在隋煬帝賜名上打轉,平常的口味得此寵幸,也可以一生無憾了。
纂纂稱天茁,芊芊見土毛。
知非豐歲寶,聊佐腐儒饕!
落處寧為瓠,投來頗類桃。
米家圖矮樹,怪爾矗雲高。
纂纂聚生在枝上的茄子,天生得如此繁多,枝葉芊芊,土壤肥沃,果實也碩大,不是有人說過:青紫的皮膚像大官的衣服,光圓的腦袋,還以為是個胖和尚呢!我知道在豐年的時候,你不算是什麼寶貝,只能作為腐儒們佐餐之用,及時地採下你來,你可不願老得像葫蘆;送你去做禮物,別人也會有「投桃報李」的回報。咦,一位姓米的畫家不是將你畫成很矮的樹嗎?
為什麼你竟是矗到雲裡一般高的大樹呢?這當然是誇張的筆法,不過嶺南的茄子樹,經冬不衰,有經十年不死,年年可採收,而樹高到二丈,要攀緣上去採摘的。
欲辨嘉蔬種,應同藿食人。
累垂貪結子,低矮巧藏身。
被壠千苞赤,連畦萬顆勻。
清齋頻擷取,老圃未生嗔。
茄子不是豪華門第的食品,它愛微冷清淡,不愛醉釀鮮飽。《南史》中記載蔡撙做吳興太守時,在齋堂前自種白莧菜與紫茄子作為日常的食物,還被皇帝褒獎他清廉呢。所以要辨識茄子這種蔬菜,應該屬於吃藿菜一類的人家,乃是貧家的食品。
茄子結實纍纍,貪著結果實,但是低矮的身材,結實纍纍也不易惹眼,放低身段,少惹注目,這就教會人們「藏身人海」的妙術。茄樹種滿壠上,花苞蒂幹都是紫紅色的,連成一片的畦田中,千千萬萬的茄子長得大小均勻,我的廚房清齋少不了茄子,老農見我常愛吃,常去採,居然一點也不生氣呢!
紫茄以長條居多,白茄以橢圓居多,圓茄更像瓜,西方人叫蛋茄。黃山谷嗜白茄,董其昌嗜紫茄,董氏認為加點豆豉、放些胡椒醬,味道真像蓴菜呢!他還安慰茄子道:你不必怨恨詩人知音之少,因為當你成熟的季節,菊花都快開了,詩人都跑去吟詠菊花啦,你就安於卑棲的位置,隨性方便,舉頭不也就看到天了嗎?
#原創詩詞##詩詞##唐詩宋詞##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