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父子兵(戰疫一線的父子兵)
2023-05-19 19:19:01 2
桂訓軍 徐紅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江西省瑞昌市林業局廣大幹部職工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進街道、下社區,爭當「最美逆行者」,湧現出一批「父子兵」「夫妻檔」「家庭團」,為打贏防疫阻擊戰貢獻林業人的力量。
張成學協助社區工作、張瑞明值守路口
父子兵
「爸,您也得當心點,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嗯,你也要細緻一點兒。」這是張瑞明、張成學父子在疫情防控期間每天的例行通話,時間不超過10秒。電話一斷,父子倆就在各自的崗位忙碌起來。
父親張瑞明是一名在林業戰線奮戰了38年的老將,如果不是疫情,他就要退休,告別熱愛的事業和崗位。年近60歲的張瑞明,每天的工作任務是負責瑞豐村16個重點對象的管控。從家趕到工作地點,身強力壯的小夥子也要走45分鐘,他每天要比別人提前半小時出發,無論天晴還是下雨,從未遲到。為保證工作嚴謹細緻,他要逐家逐戶走訪排查,耐心解釋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有時一個問題就要站著說半個多小時,本來就患腰間盤突出的他,不得不在保暖內衣外面纏上護腰帶。鑑於他的身體狀況,單位準備協調他到其他社區,為他換一份近一點、輕鬆一點的工作。他聽說後,輕描淡寫地用一句「習慣了」委婉拒絕了。
為更好地履行管控職責,盡最大可能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張瑞明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即「一看、二留、三問、四報告」。一看,就是看家庭成員是否都在家;二留就是與管控人員互相留下聯繫方式,並告之無論需要什麼幫助都可以隨時聯繫他;三問,就是問清家中是否有鄂返成員、是否有密接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健康狀況;四報告,就是早上巡查完畢要報告、發現異常早報告、情況正常零報告、下午下班總結報告,為街道社區及時掌握人員動態提供了準確信息。
兒子張成學是一名林業新兵,每天都要對轄區內的野生動物馴養場、農貿市場進行巡查,有時還要配合社區參加網格防控值守。由於作息時間不規律,孩子有時一連好幾天都見不著他的面。有時張成學問女兒:「你想爸爸嗎?」女兒懂事地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說:「不想,我最想的是爺爺、爸爸一起把病毒趕跑,我們一家人就可以天天開開心心地在一起了。」
國是最大的家。也許,他們工作中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小家,但卻用這種忘卻默默守護著人民的生命安全。
廖起陽向商戶宣傳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陳萍萍在進行信息登記
夫妻檔
在瑞昌林業疫情防控隊伍中,還活躍著這樣一對黨員夫妻。
丈夫廖起陽是瑞昌市森林公安局治安大隊的民警,肩負著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的神聖職責。妻子陳萍萍是瑞昌市林業局的普通幹部。在疫情防控中,他們主要是協助社區進行路口值守。在崗位上,每天勸返、宣傳、登記幾百人次,一個班次下來,他們累得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其實,堅強的陳萍萍身患癌症多年,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她還接受過一次切除手術。同班的同事總想讓她多休息一會兒,她卻要強地說:「沒事,我挺得住。」當單位想與社區協商安排她的值班時,她還是那句話:「沒事,我挺得住。」
挺住!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詞語,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誓言,也是林業人在疫情防控中舍小家為大家的初心和使命。
王華東為環衛工人送口罩
家庭團
「爸爸,為什麼我們要戴口罩啊?」在防控一線忙碌了一天,瑞昌市林業局辦公室的王華東剛回家,一對兒女就纏著他問這問那。
一天,王華東與妻子聊起看到的一名環衛工人,一個口罩戴了好幾天還捨不得換掉。兒子突然插了一句:「爸爸媽媽不是說,口罩不是不能戴那麼長時間嗎?」「是啊,一次性口罩使用一段時間就要換,他們的口罩可能不夠用吧!」王華東解釋道。「那可以把我和妹妹的口罩送一些給他們嗎?反正我們現在又不出門。」兒子說。聽了兒子的話,王華東與妻子覺得這是個教育孩子的絕佳時機,決定採用兒子的建議,將家裡的備用口罩中勻出幾十個來,送給身處一線的環衛工作人員。
幼教專業的媽媽,還教兒子寫好「加油,瑞昌!加油,中國!」「辛苦了!向您致敬!」的小卡片,幫助女兒畫上充滿童趣的蠟筆畫,一併由王華東在工作間隙把全家人的愛心送到環衛工人手中。
二木成林,三木為森,眾人築就安全長城。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瑞昌林業人,展現的是瑞昌林業人與瑞昌大家庭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以及打贏防控新冠病毒阻擊戰的必勝信心。
(照片由瑞昌市林業局提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