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③)
2023-05-20 08:41:52 2
澎湃新聞 朱偉輝 綜合報導
海報設計 周寰
編者按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在雲南昆明舉行。來自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赴「春城之約」,共商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一同繪就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此次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首次將「生態文明」作為大會主題。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主辦地是中國的雲南。雲南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擁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有18000多種植物、1800多種脊椎動物,代表中國約一半的動植物物種。雲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2021年8月7日,雲南普洱,野象群進入寧洱縣竹山村。本文圖片均為 視覺中國 圖
2020年5月3日,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教場中路,藍花楹街段。
2019年7月29日,雲南玉溪澂江縣悅蓮莊園,育雛時期的鷦鶯,忙著捕蟲餵寶寶。
2017年8月27日,雲南迪慶,在吃食物的滇金絲猴。
2009年11月,傍晚時分的元陽梯田。
2021年9月20日,在雲南麗江玉龍雪山腳下拍攝日出,清晨「第一縷陽光」照亮了山體。
2019年12月15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無量山櫻花谷,冬櫻花盛開美不勝收。無人機航拍無量山櫻花谷千畝茶山冬櫻花景致。
2017年2月15日,武警雲南森林總隊退伍戰士巖罕陸來到位於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看望他曾經救助過的野象然然,久別重逢的兩位老友相互行禮。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山包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重要溼地,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的重要越冬地。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都有大批黑頸鶴飛臨大山包越冬。從1990年建立保護區至今,黑頸鶴數量從200多隻增加到1400多隻。黑頸鶴已經成為昭通最響亮的名片。
2019年10月6日,雲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園,翠鳥捕魚。
2013年08月13日,雲南省麗江市文海。每年的春夏季節,文海就是花海,滿湖綠波碧水逐漸被滿湖的芳草野花取而代之,秋冬時的巨大綠寶石,轉眼間變成了一個五顏六色的野花海洋。這裡有著完好的原始風貌和自然風光,四季變幻著色彩的草甸海子,陽光下,文海湖,草地,花叢,牛馬,一派和諧場景。
2018年3月9日至2021年1月10日,雲南德宏,河燕鷗。
2019年9月24日,昆明,白面僧面猴享用大餐。
2021年4月14日,近日昆明市的雲南野生動物園環尾狐猴家族又添新丁,兩隻小狐猴趴在媽媽背上。
2021年2月21日,昆明市海埂大壩人頭攢動,眾多遊客和市民到此餵鷗觀景。
這裡是「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這裡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這裡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近年來,七彩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邁出「綠色和諧」步伐,繪就生機勃勃的「畫卷」。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史訓鋒
校對:欒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