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能頂半邊天你怎麼看(婦女能頂半邊天)
2023-05-20 04:31:25 3
原象的小夥伴們拍攝紀錄片5年,大江南北去了很多地方,拍攝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善良的阿姨大娘,她們待我們就像自己的孩子,擔心我們在外工作吃不好睡不好,總會給我們加一床被子,添一碗飯。上天會善待內心美好的人,不光是今天,願她們在生活裡的每一天,都活成女王。作為80、90後的我們,逐漸走向了成熟,慢慢退卻了青澀和稚氣,在結束兒童節,迎來青年節的同時,女性朋友們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國際三八婦女節」。
湖州荻港村拍攝到的老奶奶,勞動了一輩子,93歲的高齡還每年堅持養蠶,每天自己做飯,不給子女添麻煩
「三八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是為了慶祝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鬥爭的偉大節日。
家住福建尤溪的老婦人,老人擅長藥理,在老宅獨居,遇到我們之後,熱情的邀請我們去家中做客請我們喝茶
中國從1924年開始慶祝婦女節,1960年婦女節時《人民日報》寫到:全國婦女一定要人人樹雄心,個個立大志,爭取成為紅、勤、巧、儉的社會主義勞動婦女,為完成和超額完成1960年國家建設計劃,為高速建設社會主義作出更大的貢獻。
南方街頭,賣花的老人。她們把含苞待放的玉蘭花採下,做成胸針和耳墜,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
這麼表述可能一下子把「三八節」抬到了一定的高度,感覺讓人高不可攀似的。其實不然,女性在社會當中往往扮演著更多的角色。她們是職業婦女的同時也是家庭婦女,每一位女性都努力的去平衡這兩者並做到統一,她們可親可愛地營造著和諧家庭。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去維護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所以每一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往往都具有堅韌的形象,給她們設定這樣的節日肯定是她們所應得的。
福州茶農大姐,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能走出大山,她將自己的孩子送出去讀書,希望他們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八節」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男女平等的地位。封建時期女子往往會被灌輸 「在家從父、在外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進入新社會之後婦女早已經擺脫了成為男子附屬品的束縛,更隨著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女性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漸走向與男子平齊的地位。人們通常認為,女性是天生的家庭照顧著,母性是她們的天性。男性以發展事業為由,缺蓆子女的照看是正常的;而女性卻不可以不顧家,這樣的性別印象和偏見真值得我們反思。因為只有她們的犧牲才得以成全我們男性!
雲南元陽的馬海努,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常年操持著家中大小事務,並且還是一位種藥能手
如今很多人會把「三八節」叫成「女神節、女王節」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對女性地位的一種認同,肯定了她們的付出。當女性形象不再是傳統文化當中「賢與良」的概念時,才標誌著她們和我們男性一樣登上了時代的舞臺,賦予了時代的意義。中國婦女早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它更為全面的反應了婦女作為人的價值體現。
北京售貨員大姐,每天上班都先清理貨架,看到顧客拿到的貨物都是乾淨的,大姐心裡高興
今天我們並不是講述像「董明珠、彭蕾」她們這樣的「成功」女性,相反,我們用最接地氣的圖片讓大家感受女性的偉大,感謝她們在家庭中,在社會裡,做出的巨大貢獻。
湖州桑基魚塘的堅守者,樓站長(左)。研究桑蠶一輩子,旨在為當地百姓謀取福利
雲南元陽賣米線的阿姨,每天起早貪黑的勞動,最講誠信,她賣的米線便宜、量足
浙江慶元縣的菇神廟會上,一群婦女正忙活著,為廟會的舉辦做準備
哈尼族的民間歌手羅們妹(左)和姐妹在一起繡花
蒙古族大娘,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輩子,勞作了一輩子,養育了3個兒女都已經成才
內蒙敖漢旗的李嬸,除了種田操持家務,還是個唱皮影戲的高手!
哈尼族的婦女,插秧時節不等人,忙完家裡忙田裡,一刻不得閒
小編只想說一句:你們勤勞的樣子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