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描寫過的植物(科普也能妙趣橫生)
2023-05-18 20:57:24 1
可以說它是一本詩集,也可以說它是一本植物科普書,甚至可以說它是一本植物手繪圖集,是的,它就是這樣一本集三種功能於一體的書。
這本書共收錄了55位作者、100首詩、100個植物或生態學科普知識。
封面採用硬殼的形式,總厚度有3釐米,1/16開本,總頁數358頁。
從12個主題:愛情、友情、送別、思念,田園、山川、邊塞、懷古、感懷、其他、詠物、詠志,進行了明確的目錄分類。
因此,大家可以不用拘泥於書中安排的順序,完全可以像工具書一般,去靈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優先閱讀。
比如我就是先從詠物和詠志開始讀起的。
這本書的內容如何?首先,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編排,它對每一首詩都會從文化和科普兩個角度去作詳細的闡述。
文化部分的角度叫作:萬取一收。含有大量經過考據考證的歷史、地理、唐代社會生活知識、詩人背景及關聯掌故等等內容。
我們讀一首古人的詩,要去理解其中的含義以及表達的意境,往往脫離不開去了解當時詩人的心境及生活狀態。只有知道這些,才更加能夠從簡短凝練的詩詞中去深刻體會詩詞帶給我們的感受。
比如,關於《相思》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書中通過幾段情景描寫,再現了杜甫、李龜年、王維等人處於當時時代環境下的知己之情。
同時,我們也從故事的角度知道了,植物紅豆不僅僅只是用來表達和歌頌愛情,世間,也不只是愛情能夠讓人深切相思。
了解紅豆的生長特性和環境,再結合詩中的情景,更能體會詩人當時寫這首詩時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腦海中會呈現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情境。
科普部分的角度叫作:妙造自然。這部分主要是通過植物地理學、生態學、植物分類學等考證以及必要的推測,去解讀詩中的植物知識、生態學常識、生態環境的變化、詩作中描寫植物的緣由等。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專業的科學內容時,它受人尊敬,卻又有一種距離感,我們可能認識每個字,但是當它們組合成專業的詞彙時,帶給我們的大多是生澀難懂的感受。
而這本書中的專業內容,會結合詩句的時態,結合故事中的環境和情境,結合手繪的具象植物圖案......從多種因素促進我們的理解,因此帶著親近感,叫人看得妙趣橫生。
尤其,書中的插圖都是精美的手繪圖,對於喜愛看手繪圖的讀者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
我們平時對於專業文字的想像,有了具象的形象,就會幫助我們去對文字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認知。
還有,書中插圖和內容的排版設計,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它有疏有密,具有節奏感,讓人閱讀起來的感覺非常舒適。
這本書的價值如何?這無疑是一本優秀的圖文書籍,無論你將之視為收藏書籍,還是工具書籍,我覺得它都有其價值所在。
三位作者牛忠澤、李璀、香象渡河分別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這本書對於內容的校正也經過了很多專業人士的指點,以使得我們能夠讀到的內容是準確且精華的。
況且,這是三位作者以及眾多專業人員參與的心血之作,他們都是在利用科學考察和養育孩子兩個主業之外的業餘時間,去完成這樣一本讓我們讀來既增長知識,又賞心悅目的好書的。
他們這種為熱愛而精彩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也是激勵而感染我的。
正如作者牛忠澤在序中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翻山越海一路向前,只為追逐滾燙的生命中那永不熄滅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