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古鹽(川渝鹽業遺產要申遺)
2023-05-20 16:25:18 1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後,每一天都離不開鹽,但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項相關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中心預備清單,非常遺憾。」今天(3月12日),由四川省文物局、重慶市文物局聯合主辦的川渝鹽業遺產申遺專家諮詢會在遂寧大英召開。會上,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多個高等院校的考古文博專家共同為川渝鹽業遺產如何申遺「把脈支招」。
千百年來,川鹽運船往來於長江及其眾多支流,從四川大英、自貢等地啟航,串聯起整個中國中部、西南腹地的產鹽點位,形成龐大的「川鹽古道」運輸體系。作為千年古道上經久不衰的運輸品,「川渝鹽業遺產為四川古代生業方式、交通運輸、手工業技術等領域提供了重要研究資料,是具備申遺條件的。」四川省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會長陳顯丹說。
近年來,申遺難度屢創新高,川渝鹽業遺產應以什麼角度申報更有勝算?專家意見大體分為「技術流」與「景觀流」兩派。「技術流」認為川渝應以「井鹽深鑽汲制技藝」視角申報文化遺產,「大英和自貢的『小口井、衝擊鑽』技術在世界鹽業史、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以至於現在世界上所有衝擊鑽體系都是在大英的衝擊鑽體系上發展起來的,這是川渝鹽業遺產申遺的最大『賣點』。」四川大學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水城說。然而,「景觀流」則認為川渝應以「鹽與人形成的文化交流空間」視角申報文化景觀,「鹽業和人類在制度、流通等社會現象中緊密聯繫,形成特色文化景觀,有利於我們講好川渝故事、中國故事,讓國際社會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可能比單純的技術層面申遺更有意義。」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曉帆表示。
據悉,接下來,川渝鹽業遺產相關單位將綜合專家意見,深入開展川渝鹽業相關遺存的考古專項調查與發掘,釐清川渝鹽業分布和歷史發展脈絡;按照世界遺產保護標準和要求加大遺產保護力度,確保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結合國際前沿研究成果和申遺新要求,進一步優化完善申遺文本,力爭將川渝鹽業成功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