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嶽有哪些特徵(中的三山眾說紛紜)
2023-04-20 05:27:58 2
提起「三山五嶽」,很多人對「五嶽」都是朗朗上口對「三山」卻看法不一,看法不一的原因是因為神州大地除了五嶽之外的名山太多太多,例如峨眉山,普陀山,武當山,廬山等等。
其實對於三山現如今主流說法有三種:
1.遠古傳說為中華龍脈的三條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
山脈分布
2.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因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 , 從此後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
(關於徐福的名字解釋一下,史記中的徐市即我們熟悉的徐福,並不是別名,「巿」是「芾」的古字,是「黻」的異體字,發音和「福」是一樣的,兩字同音混用,其實是一個名字。至於「徐市」,是由於古籍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傳抄錯誤,所以現在各版本的《史記》都寫作「徐市」。其中元代有一個叫吾邱衍的人,他的《竹素山房文集》卷一的《失題》寫道:「徐巿(自註:音弗)樓船入紫煙」,還有《周達可隨奉使過真臘》之二:「神仙比徐黻,使者得王敖」,他還在《閒居錄》裡說:「『徐巿』又作『徐福』,非有兩名,『巿』乃古『黻』字。)
徐福攜童男童女求長生不老藥
3.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
這些說法那種較為靠譜呢,我們先追根溯源,其實三山五嶽這是一個成語,泛指華夏大地各名山。這個成語據現可考資料最早出現於清代名臣曹寅(曹雪芹祖父)的《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中,即:三山五嶽渺何許?雲煙汗漫空竛竮。
曹寅雕像
根據曹寅詩中的意境不難推斷指的就是傳說中的海上三仙山,即蓬萊、方丈、瀛洲,這是無需存疑的,曹寅喜好藏書,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尤其所藏書宋元版本較多。
我們再往宋朝看看,蘇軾曾在《登州海市詩》中寫道:「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順便說一下宋代的登州即今天山東的蓬萊一帶,北宋科學家沈括對登州海市也有過記載,收集於《夢溪筆談·異事》。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長恨歌》中非常詼諧的說:「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
蘇軾雕像
魏晉時期,求道升天成仙的風氣較濃,文人著作裡體現出了這些內容,傳說是神仙居住之地,令古人神往。相傳山上有長生藥,宮殿皆用黃金白銀建造,三仙山又稱之為三壺指的是:方壺(方丈)、蓬壺(蓬萊)和瀛壺(瀛洲)。
而「蓬萊」二字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蓬萊山在渤海中」一語中。晉代郭璞曾為其釋義說,在蓬萊山「上有仙人,宮殿皆金玉為之,鳥獸盡白,望之如雲,在渤海中也」。
蓬萊閣
再往上翻就是秦皇漢武了,他們卻十分迷信神鬼,據記載,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嶗山望「蓬萊」、「瀛洲」,漢武帝也曾來嶗山,祀海求仙,以求「長生不老」。(宋代當地郡守朱處約在秦皇漢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萊閣,人們稱為「蓬萊仙閣」)
蓬萊
而秦始皇心中的三神山有來源於徐福的上書,受當時科學技術限制,或許正是徐福偶見海市蜃樓盛況卻無法解釋,便上書始皇帝而後追尋長生不老藥,也就有了兩千多年的三仙山傳說故事。
「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他們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雖然封禪的理論起源於戰國時代的齊、魯,但巧的是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就是秦始皇,當時秦始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到了唐代封禪活動更加頻繁,經過封建帝王的大肆吹捧和有關五嶽的傳說故事,五嶽的地位自然實錘了。
西嶽華山古稱「花山」
三山五嶽這一個簡單的成語,映射出華夏文明的歷史,文人墨客們更因此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寶貴詩詞傳唱至今。
綜上所述三山五嶽中三山指的就是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三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是龍脈與曹寅詩中的三山無關;至於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這三座山只是後人利用其風景優美的特點來延續三仙山的神話故稱之為三山。
崑崙山
當然還有許多名山,他們自然都有安排,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雲山與四川青城山稱為道教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 、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與浙江普陀山稱為四大佛教名山。
不知除了文中所述,你還知道哪些名山呢,歡迎留言討論!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足之處還望指正,更多內容敬請關注@鐵路科普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