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福建八閩文化
2023-04-20 16:18:01 2
文化是一種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澱才能形成的,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體現。而福建歷史上就有著八閩的稱呼,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積蘊和海洋文化的浸淘,構建成為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八閩文化。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福建省,簡稱閩,史稱八閩,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穹起的武夷山脈一片蒼翠,秀麗的丹霞地貌給福建山水留下縷縷淡淡的紅暈,雄峙於太平洋彼岸,一衣帶水於臺灣島。但自晉唐以來,南漸的中原文化和閩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閩地學者啟沃的豐厚的人文積蘊,門戶的敞開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構築了絢麗多姿的八閩民族民間文化。
媽祖的傳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飾,畲族女的頭纏,神奇的壽山石雕,精美的脫胎漆器,南音、錦歌,閩南語歌謠等等無不傳載著福建百姓藉助於文化紐帶,和諧於自然萬物的意願……
永春紙織畫(泉州)
「是真非真畫非畫,經緯既見分縱橫。」永春紙織畫創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早在隋末唐初,宮廷藝術與民間編織相結合,誕生了永春紙織畫。紙織畫近看紙痕交織,好像一個又一個有規律的色塊。遠看就像是有一層薄薄的紗覆蓋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隱若現。這正是永春紙織畫獨特的視覺效果。奇特的永春紙織畫將傳統意義上的繪畫以編織的方法製作出來,又為這一民間工藝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泉州南音
在被譽為「南音穴」的浮橋鎮,筍江月色讓人流連忘返,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音人。每當夜晚,人們經常聚集在筍江月色(泉州古城十八景之一)橋頭邊的榕樹下聽老人們講薛仁貴故事、聊齋故事、以及李九我的故事或接官亭的傳說,遠處不斷傳來絲絲弦管聲。夜深,當人們返家路過霞州巷、祠堂口、和光宮,南音依然陣陣,清音雅樂不絕於耳。浮橋南音之盛,可見一斑。
南音本說「河南話」千年流傳的遺韻。宋室南遷,趙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發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僅帶來了中原音樂,還把其家鄉話「河洛語」也帶至泉州,而且反客為主成為泉州的主流語言與音樂,一直保存至今。
浦城閩派古琴(南平)
恍惚間,規模宏大的「祝家十二琴樓」在浦城拔地而起,大批琴手紛至沓來,只為追隨利用一生心血精研古琴30餘載,一手創出閩派古琴文化的祝鳳喈。耳邊,隱約又響起那曲讓祝鳳喈和閩派古琴聲名大噪的《風雲際會》,彼時的祝鳳喈已步入晚年,正是鴉片戰爭前後的動亂年代,眼見洋人胡作非為,而清政府腐敗無能,民族受辱,一曲《風雲際會》,祝鳳喈寄憂憤於琴音。170多年過去,「祝家十二琴樓」已經消失不見,珍貴的琴譜古籍更是早已散落在外,閩派古琴陷入瀕危之境。
您可能還喜歡:
迷人的蒙古風情—鄂爾多斯婚禮
蒙古族「男兒三藝」之一的搏克
細膩婉約而又剛柔並濟桂劇
鮮明特色的山南門巴戲
關鍵詞: 不知 福建 八閩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