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十大經典語錄(訥於言而敏於行)
2023-04-20 04:48:22 5
北京時間7月24日
因為金庸對郭靖用了「明貶實褒」的手法,從小說一開始就不斷的強調這是一個傻小子,學了十幾年功夫也不成器,而後面又因為黃蓉這個聰明人的襯託,愈發顯得郭靖的無知和緩慢;之後在桃花島,跟周伯通學功夫,背書的時候往往需要一百多遍才能背下來一段文字;
書中青年郭靖所經歷的這一切,都會讓我們覺得這就是一個笨蛋,只不過是耐心好、毅力強以及運氣好罷了,並不算什麼聰明人。
可聰不聰明就真的那麼重要嗎?!
有朋友會說,當然很重要,聰明一點讀書就會更好一點,讀書好了底子就足,底子足以後到了社會上的起點就高出別人許多。
這個很對,而且這個觀點應該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但我想說的是,這其實並不是覺得聰明很重要,而只是覺得錢很重要。
錢當然很重要,經濟基礎是一切的底子,我沒否定這一點,我只是說,如果覺得錢重要,就直接說錢重要就好了,不要往聰明啊、智慧啊、甚至是情商啊上面去扯,這叫做混淆概念!
回到郭靖這裡,他就是一個不在乎錢,而是真正在乎人情的人。
從他的母親,一個人拖著大肚子,從江南一路熬到漠北,帶大了郭靖開始;到他的師父們,為了一個承諾,遠走大漠十多年教郭靖武藝;甚至後面因為救哲別而結識的成吉思汗等人,一個個也是實實在在、豪氣幹雲天的好漢;
從小的生活環境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在這種人人重情義、守承諾的環境中長大,郭靖也就長成了一個重情義的好漢子,包括後面剛結識黃蓉就大方的送汗血寶馬,跟楊康一結拜就從心裡把他當成生死弟兄,從來沒有說因為楊康身敗名裂而有過一點點不尊重,連後來無比叛逆糾結的楊過也承認:「他(指郭靖)對我一片至誠,從沒半分差異。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
在郭靖心中,結拜弟兄那就是結拜弟兄,不管他做了什麼,變成了什麼樣的人,那都是他的結拜弟兄,他不在世了,對於他的後人,該有撫養幫助之責任,對於他的父母,也有贍養送終之義務;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郭靖,就是這樣一個人,代表了儒家傳統最高的人格境界,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我們來說是需要很努力才能達到的境界,而之於郭靖,那就是吃飯穿衣的本能。
我們總是會佩服智商高、聰明的人,總會覺得舌燦蓮花、四面來風的人有本事,但我們恰恰忽略了對於一個人品質人格的關注,且不說郭靖是否大智若愚,就他這份人格,古往今來,天下第一,應該要值得我們去尊重和景仰。
可惜很少人去景仰,很多人不是關注郭靖黃蓉的愛情就是去關注郭靖「藏拙」的智慧,甚至是去分析郭靖的強大背景,所以他只能出現在小說裡面,所以就連小說裡面,他也是獨一份!!!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從整個射鵰三部曲,金庸塑造出來的郭靖是一個前後一致的人物,小時候跟著母親大漠上熬生活也是這樣過,後來救了哲別,跟拖雷結拜,甚至是當了金刀駙馬,也沒有改變自己,再往後守衛襄陽,名聲極大,卻還是保持了自己這份初心,所以他在襄陽力戰而死。
隨便換一個人,無論什麼英雄也好,狗熊也罷,估計最後都是跨山過海,躲到什麼小島或者他國去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可惜的是郭靖只能作為一個理想出現在小說裡,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或許有,但應該很少,像文天祥、陸秀夫、左光鬥、史可法等人,固然也是這樣的人,但對於我們而言,因為年代久遠,也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
就像郭靖一樣。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孔子這句話裡面講了一個風氣環境的作用,或許是吧,那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的話,可能也就再也出不了這樣的人了。
連保命治病的疫苗都可以大面積的造假,哪裡還有什麼德呢!
雖然現在總是說,一旦經濟條件上去了,人的素質啊,人格啊自然就會提高了。可是,難道我們現在的經濟條件沒有上去嗎?美國人發達那麼多年,他們的素質就高嗎?!!!
難道郭靖從小的生活環境就很優異嗎?!
這個不討論,觀點不同,爭論毫無意義,徒增煩惱。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行動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是是非非的沒有那麼容易區分清楚,但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雖然中間夾雜著長長的灰色地帶,但我們在生活中總還是要不斷地鍛鍊和提升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繳械投降。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心裡要有一桿自己的秤,當然是不可能成為郭靖那樣的人,可是往那個方向努力,總不會錯的。
那樣的話,人生終究還留有一個美好的希望在。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