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先生的露天廚房(民國太太的廚房艱難歲月裡)
2023-04-20 05:00:49 1
平時總愛看一些聚焦個人成長和能力提升的書籍,偶爾也想換換口味,給頭腦來一場馬殺雞。
今天,就給自己來了個小清新——《民國太太的廚房》。
這本書另尋蹊徑,從「吃」入手,切入張愛玲、張大千、周氏兄弟等二十餘位民國時代文化大師的私生話,並忠實還原了大師們的廚房、餐桌和點心匣子。
配上旁白和音樂,完全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舌尖上的民國」,或者別名「民國上哪兒吃」。
書名為「太太」的廚房,但內容並非全部與太太有關,娓娓道來了24位民國名人的吃貨故事。
有張愛玲的美食地圖、張大千的牛肉麵、胡適的獅吼牌燒雜燴,也有張學良的轉轉會、西南聯大的蒙自下午茶和康有為的逃亡美食之旅。
小到一隻扒雞,一碗菜泡飯,大到北京的八大居、天津的起士林,一齋一飯間都可對他們的生活窺探些許,通過他們對待食物的精神,亦可觀到他們對待境遇、對待人生、對待那個時代的態度。
就像書中所說:在這裡,食物是探尋民國歲月的一把鑰匙,有了它們,我們和那些閃光的名字之間,仿佛有了一座橋。
「這裡不是太太的廚房,而是大師們的煙火之地。當這些民國大師們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從文字中展現在我們眼前時,不禁讓人感嘆,歷史從來都不止一面,除了金戈鐵馬的豪情,同樣還有鍋碗瓢盆的溫情。」
02.大師也追星
周作人和魯迅兄弟共同的偶像是當時的著名作家夏目漱石,這位老先生最偏愛的就是紅豆年糕之類的甜食。周氏兄弟在日本留學期間,不僅花重金租住在夏目漱石住過的房子裡,就連偶像喜歡的甜食也是熱愛之至。
在追星這條路上,周氏兄弟毫不輸給現今的「腦殘粉」了。讓人不禁覺得,那個懟天懟地、在語文試卷上給我們重創的魯迅先生,和我們也沒有那麼遙遠的距離麼。
自律從管住嘴開始
作為南京人,吃了很多碗「美玲粥」,自認可以像第一夫人那樣美容養顏,原來蔣夫人在飲食上偏西式的,並且十分自律,乃至挑剔。為了保持身材,早餐只吃兩片吐司,配西芹沙拉。她還會每天稱體重,只要稍有增加,立馬更改菜單。
可以說,蔣夫人,就是自律本人了。我們常調侃自己,連嘴都管不住的女孩子,你還能管得了什麼。所以,從今天起,少吃一點吧。
大佬最愛的竟是Ta
說到民國風雲,必然繞不開三個人,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張嘯林被刺殺,黃金榮在解放後落得個掃大街的落魄下場,只有杜月笙一人,激流勇退,避入香港,得以善終,所以杜月笙往往更加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樣一個呼風喚雨的大佬,最愛的是一道叫「草頭圈子」的菜餚,初看以為是什麼了不得的吃食,再看,嗨,原來就是豬大腸啊!
「人一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想必這位「上海王」在飽嘗了這三碗面後,再食這道草頭圈子,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我們仨的誕生
看到「錢鍾書的海外月子餐」這一章的時候,我立馬捧著書衝到在玩遊戲的老公面前,逼迫他通讀全文、領會中心思想,因為錢鍾書先生真的是太暖太萌啦。由於楊絳是海外生產,身邊沒有親人照料,錢鍾書先生就成了家務擔當,從連火柴都不會劃到能燉出一鍋飄著點點翠綠的雞湯,期間飽含著他對妻子對女兒的多少心疼和關切。
「我會劃火柴了!」透過這句話,仿佛看到了那個青澀的、傲嬌的、等待妻子表揚的少年。也更能體會楊絳先生在《我們仨》的絮絮叨叨中飽含的深情,那一刻,他們不是大師,只是一對普通的夫妻,有大追求,更有小欣喜。
03.無論多麼驚心動魄的歷史進程,落在食物上都是不露聲色的簡單。無論多麼跌宕起伏的人生,落在生活中也是柴米油鹽的日常。
記得小時候,最愛的就是媽媽那一碗番茄蛋湯,紅紅的西紅柿、黃黃的蛋花,點綴一星綠綠的小蔥,就足以讓我大快朵頤。
現在,總是打著吃貨的名號,遍訪城市美食,好喝的奶茶、好吃的甜品,網紅餐廳、熱門店鋪,不亦樂乎。
吃到嘴裡,味道怎樣,感受如何,並不重要,尋找吃的過程、發的朋友圈好像更重要一些。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一位27歲的女生因長期點外賣被送醫院急救,抽出的血漿竟呈「豬油色」。
好像越是簡單的,越容易被遺忘。番茄蛋湯,已經好久沒喝過了。家中的鍋具,已經落上了一層細灰。
一齋一飯都折射出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或認真、或敷衍,或激情滿滿、或苟延殘喘。
在麥當勞看過一個大爺,拿著饅頭,就著鹹菜,坐在角落裡,邊吃邊翻看一份報紙,衣著樸素但乾淨,戴著的帽子已經有些破舊,看樣子是這個城市的打工者。
大爺吃得很慢,慢的好像在吃一道大菜,每一口都是一種享受,每一口都有一番滋味,臉上的表情柔和而堅定。
吃完了,他慢慢收起報紙,從口袋裡拿出一塊抹布,細細地把麥當勞的桌子擦乾淨,拿起身邊的破背包,出門。
在冰冷的冬夜裡,他的衣服顯得很單薄,也許他還要去繼續工作,也許他落腳的地方比冬夜更冷,也許他還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但我想,他吃飯時候的認真勁,足以支撐他在這條艱難的路上勇往無前。
人與食物的關係,總是如此奇妙。明明前一秒還是愛恨情仇,後一秒插入一碗昏黃燈光下的赤豆糖粥,就多了許多柔情。明明前一秒還是焦灼不安,後一秒吃上一餐愛人煮的簡單餐食,就多了許多慰藉。
民以食為天,這既是大師們的追求,亦是我們的信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