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影片賞析(從好萊塢製作看)
2023-04-20 10:16:54 2
碗霸寫原創,寫點心裡話
波士頓動力公司人形機器人atlas
理工男一枚,讀書時期有幸與敬愛的導師研究了兩年的機械臂(結構設計),就目前來說人工智慧駕馭的工業機械臂已經逐步完成商業化覆蓋,農用機械臂差點意思,總體來說已逐步涉及各個領域,大到航空航天作業、小到家用服務都能看到機械臂的身影。但人類作為高級智慧物種,是追求極致的感性動物,並不像鋼鐵硬朗的機器人一樣理性,即便現階段賦予它們的「智慧」,也是為其更加的理性思考而做的數據運算而已。那麼賦予機器人「人格」的願景就驅使著人類一步步前進摸索。好,那麼回到今天的主題,假如我們穿越未來與人工智慧共存,會是怎樣的情景呢?這不得不需要杞人憂天一下下啦。
既然需要穿越,那就不要空想了,好萊塢現成的科幻大製作供給我使用,何樂而不為呢!作為一個愛看電影的人來說,就從我喜歡的男神基努·裡維斯開始順著今天的主題一起穿越思考吧![狗頭]
希望丨黑客帝國三部曲基努·裡維斯(男神依舊)
背景:咱先不看今年的第四部,相信1999年拍攝的《黑客帝國》部分老鐵們當時還看不懂,其實你想谷歌1998年才成立,蘋果手機2007年問世,咱今日頭條2012年才誕生,這樣一來看不懂就不足為奇了,而且此片還缺少一個背景故事介紹。我們回顧一下,黑客帝國系列是有大背景的,背景在《黑客帝國》動畫版(前傳)中是這樣講述的:很久之前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並賦予其人格,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由於種種矛盾(人類在機器人面前感到自卑,機器不願再聽從無知的人類,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人類向機器人發動了全面戰爭,最終以機器人宣告勝利而終,人類被無情的製作成人工智慧的生物電池,以供給機器人社會運轉所需的能源。其中倖存的人類的反抗就由此開始,黑客帝國三部曲就順著劇情演了下去。
劇情:人工智慧全面勝利後,為使生物電池能夠長久高效的提供能源,便創建了以1999年為背景的虛擬世界——矩陣。使人類誤以為生活在真實的現實世界中,其實只是人類精神意識存在虛擬世界之中,肉體卻在現實世界。理所當然人工智慧大反派角色已然敲定,好萊塢大片自然少不了美式英雄主義的光環元素,那麼第六代救世主基努·裡維斯飾演的尼奧一角就成了本片的經典之塑。簡單來說此片就是講述人類為了重獲自由、打敗人工智慧,與救世主並肩作戰的故事。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
分析:貫穿影片的主線就是人類為了自由而奮起反抗的故事,看似充滿正義,其實主線情節都是人工智慧編寫好的程序代碼,一步步指引尼奧相信自己是救世主,是人類最後的希望,必須帶領人類為了他們的家人和後代與人工智慧奮死一搏。然而編劇也太殘忍了吧,其實,說到底人類只是人工智慧所培養的「殺毒軟體」罷了,尼奧只是擁有殺毒軟體最高權限的「殺毒之星」而已,為的是消滅矩陣程序中存在的潛在Bug(如特工史密斯),當救世主帶著人類贏得勝利之後,程序便殺毒完成,矩陣系統重啟(是不是覺著跟家裡電腦殺毒軟體程序一樣呢[白眼]),重啟之後再次培養下一代救世主,如此循環往復,太狗血了吧,人類任人宰割,死的還不明不白的![吐血]
影視劇圖片
思考:了解完黑客帝國三部曲的前世今生,是不是覺得突然背脊發涼!其實,人工智慧即便有了智慧甚至是人格,但通過此影片來看,與人類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我認為區別就是兩個字——希望。著作家居伊·德·莫泊桑曾說過:人生活在希望之中。其實「希望」通俗的理解就是小概率事件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是每個人美好的的願景。兒時的夢想、成年的躺贏、老年的任性,都是人工智慧所不具備的,因為它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不具備執行的運算條件,在它們的邏輯裡,人類是不完美的、低能的「產品」,應遵循優勝略汰的規則而淘汰掉。說到這裡我們回到影片,有的小夥伴肯定會問,人類在人工智慧的眼裡這麼弱小,怎麼會選擇人來當這個「救世主」呢?我想應該有兩個原因吧:一是人類太善良了,容易相信他人,傻白甜型的;二是人類是血肉之軀,比機器來說太過脆弱,如果不聽話輕輕鬆鬆就代表月亮消滅你。[抓狂]
基努·裡維斯
鐵律&人性丨我,機器人威爾·史密斯 (人到中年更有男人味兒)
本片2004年上映,一直在等第二部續集,可一直放空響炮,遲遲沒有動靜,但威爾大叔最近又火了哈。[捂臉]
劇情:本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035年,智慧機器人嚴格遵守人類設立的「機器人三原則」程序代碼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成為了人類最好的生產工具和夥伴。由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男主戴爾·史普納是一名警察,本就對智慧機器人厭惡的戴爾在調查一起美國機器人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阿爾弗萊德·藍寧博士被殺案時,懷疑是機器人殺害了博士,而最終男主猜想被得到了證實,智慧機器人慢慢的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它們認為人類破壞環境,發動戰爭,正在不斷破壞他們共同賴以生存的地球。此時智慧機器人也不屈於受到人類的控制,逐漸自行解密了機器人三原則程序代碼的束縛,對人類發起了攻擊......
分析:我認為可以將底線性質的原則演變為指令代碼輸入進機器裡的概念形象的稱之為「鐵律」最恰當不過了,就像是本片中提到的「機器人三原則」,它是根據艾薩克·阿西莫夫在著作《我是機器人》中所提的「機器人學的三大法則」改編而來。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
那麼智慧機器人為什麼想衝破鐵律呢?影片中的博士給男主的答案是:機器人三原則是完美的.....但它也是悖論。好了,太過深奧,咱們簡單捋一下邏輯就好:人類受到傷害的因素很多,諸如人類汙染環境造成自身受到危害,人類戰爭爆發互相傷害等等,此時如果按鐵律所說,那機器人保護人類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人類囚禁,關小黑屋子;那關時間長了精神傷害怎麼辦呢?好嘛,機器人說直接幹掉人類,人類就沒有痛苦了。我去?這是啥邏輯?人類自己把自己玩沒了?最後機器人遵守鐵律成功地保護了它們自己?簡直不能太完美!不過在美式電影裡不可能讓此結果產生,劇本就安排了一位機器臥底,最終人類勝利......[吃瓜群眾]
那麼片中男主戴爾為什麼對機器人厭惡呢?是因為他曾經發生過一起車禍並溺水,一同溺水的還有一名小女孩,此時一名智慧機器人前來營救,但它通過分析當時環境和各項生命體徵數據得到小女孩的存活率只有11%,而男主存活率有45%,最終男主被救,小女孩被冷漠無情的運算程序所拋棄了,作為警察的男主無論從職業素養還是道德層面來說都充滿自責與對機器人的怨恨。其實說白了所謂的賦予智慧機器人的「人格」並不能達到「人性」的層面。
影視片段
思考: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無論是性善還是性惡,人類畢竟是由血肉組成的。根上說,只有良好的人性形成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條律與規則,是有個先後順序的,而智慧機器人雖說是由善良的人類創造,但它出生就受到鐵律的束縛,沒有賦予任何人性,這麼看,它的人生軌跡必將是扭曲畸形的,這也許就是電影中那位博士想表達的完美=悖論的解釋吧。
憧憬丨現實當沉浸在動作科幻電影的世界中,代入感的緊張刺激隨之而來,回到現實,或許影片的劇情會在未來現實中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呈現,甚至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我想,無論是技術層面的不斷完善,還是人類認知水平的不斷蛻變,我們都應該時刻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即便是滄海一粟,希望渺茫,而這就是我們的本性吧。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喜歡的小夥伴關注收藏點讚啦,歡迎期待下一篇哦!
圖文編輯丨碗霸朳扒叭美術支持丨碗麻Jan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