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要長到多大就會變成恆星有這種可能嗎(行星要長到多大就會變成恆星有這種可能嗎)
2023-04-28 00:29:20 3
雖然行星真的能夠長大到很大就可能變成恆星,但這個長大是很難很難,幾乎不可能的。
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幾千顆行星,像木星質量這樣大的行星也很少很少。理論上講,木星的質量再長大七十幾倍,中心的壓力就會點燃核聚變,就會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恆星,叫紅矮星。
因為在太陽系,太陽的質量就佔有99.86%,其餘所有的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塵埃加起來也只有總質量的0.14%,且木星就佔有了0.1%,相當於所有其他星體的2.5倍,它把所有星體都吸積到自己身上,也就只有太陽質量的0.14%,離8%還遠著呢。
除非它能夠把太陽身上的物質拉一部分過來,但這可能嗎?
在宇宙中,所有恆星的形成過程都差不多,是一坨巨大的氫分子雲,一般有1到數光年大小,受到一定的外力擾動,比如超新星爆炸、引力波等,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逐漸向中心聚集,漸漸形成一個巨大旋轉的吸積盤,中心引力越來越大,星雲不斷向中心坍縮,形成恆星核,中心巨大的引力導致了核聚變發生,恆星胚就形成了。
這個恆星胚吸附了整個星雲團的絕大部分物質,核聚變點燃後,巨大的能量使整個恆星成為一個等離子體,散發出巨大的光和熱,還有強勁的恆星風,把吸積盤殘留的星雲物質吹向更遠的軌道。這些殘留物質在旋轉中碰撞粘合成一個個行星胚,通過吸積把自己軌道上的物質像滾雪球一樣的滾到了自己身上,行星就形成了。
從恆星和行星的生成過程來看,就知道了恆星是恆星,行星是行星,一旦形成就很難相互轉化的。
這是在恆星形成過程中,由於原始星雲吸積盤比較大而且密度溫度都很高,在中心恆星形成的同時,本來吸積盤中形成行星的那個聚集團滾大了,達到了恆星質量的要求,就形成了與中心恆星爭鋒的另一個或多個恆星。
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a星系統就是一個三星系統,有兩顆和太陽質量差不多的黃矮星,有一顆是紅矮星,就是距離我們4.22光年的比鄰星。
還有一個機會就是在50億年後,太陽毀滅,變成紅巨星,木星若僥倖逃脫毀滅,太陽外圍物質飄散後,被木星捕捉吸積到足夠多,就有可能變成一顆紅矮星。
太陽最終會變成一顆白矮星,這樣這個新的恆星系就會成為一顆白矮星和一顆紅矮星共存的雙星系統,太陽系就天有二日了。
那時如果又有了人類和漢語,就不會有「天無二日」的成語了,而是「天有二日」了,不過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吧。
我們現在這撥人類就沒資格享受那個時代了,如果沒有毀滅,人類的後代早就離開太陽系移民遙遠的星際空間了。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維權騎士】版權保護之作品,侵權將會受到追究,請支持理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