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陳雲的三句話(記住陳雲的三句話)
2023-04-18 13:13:18 2
記住陳雲的三句話?馮創志中國網時事評論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記住陳雲的三句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記住陳雲的三句話
馮創志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6月12日是老一輩領導人陳雲誕辰110周年。茌中共中央12日舉行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紀念陳雲同志,就要學習他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實事求是,陳雲同志踐行了一生,依靠調查研究作決策是陳雲同志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華網北京 6月12日電)。
10日,大型電視文獻記錄片《陳去的故事》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將在央臺播出。由於陳雲在中國革命和共和國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地位,因此,媒體紛紛懷念陳雲。記住陳雲,可以有很多個側面,多個視角,依筆者之見,很重要的是記住陳雲在民主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強調的三句話: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陳雲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黨政軍領導談話時將事先題寫的條幅贈送給浙江省委領導,條幅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
?xml:namespace>
時空跨過半個多世紀,共和國也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國情世情乃至黨情也發生深刻變化,但是,陳雲這三句話仍然閃閃生光,催人啟迪。
「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的精神實質是要求人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毛澤東題詞就是實事求是。陳雲說:在延安的時候,我曾經仔細研究過毛主席起草的文件、電報。當我全部讀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電報之後,感到裡面貫穿著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取得成功,同樣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中共十八大以來的方針政策之所以取得勢如破竹的效應,同樣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照耀。
在「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中關鍵是只唯實。人們知道,在官場,往往有「大話小聽」 的潛規則。一旦上級的指示不實事求是,下級就犯難。不執行,恐會有個面子問題,甚至遭報復問題;一旦執行了,更會有個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問題。這種現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常發生。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數十年間,總體而言,強調實事求是佔據主導地位。這也是共和國改革開放取得翻天復地變化,一躍成為第二經濟體的重要原因。
當然,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門某些單位,也不時冒出過不實事求是的問題。比如有的地方工作過分重講究形式主義;大小會報告過份強調篇幅和官職;工作方式上文山會海等等。表面很似熱鬧,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官場病」為何一再流行?
一個癥結是面子。在某些官員心目中,就是要以上級指示為中心,對上級指示不管是否符合實際,一律照辦照宣揚。認為唯有這樣,才稱得上建立「領導權威」,殊不知,面子過份也時常令人走向反面。前些年,一些愛講面子,聽不得批評意見的官員,不是其形式主義工作遭到強烈抵制;就是其所管轄的地方總見怨聲載道。因此,立志執政為民,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官員,面子工程要不得。
抵制面子意識,需要像陳雲那樣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吃透兩頭,一方面對政治路線要有正確的了解,另一方面對具體情況有切實的了解。而要對具體情況有切實的了解,就必須重視調查研究,使我們計劃和決策建立在客觀可能的基礎上,做到主觀與客觀的一致。做到這一條,重要的是各級幹部需要痛下決心,永遠與人九群眾打成一片,永遠堅持實踐第一線。正如所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把實事求是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經常、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把真實情況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觀規律認識得更透一些,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打下紮實的工作基礎。
本來,密切聯繫群眾是執政黨的傳統,但在信息化年代,一些生活在基層的官員所想所幹的卻與群眾頂牛,分析其因,是某些官員雖身在基層,心卻浮在上層;以為靠點擊滑鼠就可以輕輕鬆鬆「一覽天下」。其實網絡世界只是官員了解民情社情的一個方面、一個渠道,在仍然沒有普及網絡的廣大農村,群眾想的盼的仍然需要官員們塌下身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此可見,記住陳雲,記住陳雲三句話仍然是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