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怒而興師不慍而致戰)
2023-04-18 09:16:13 2
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冬升 馬代武,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冬升 馬代武
●慎戰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同時也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能慎戰、善慎戰才能獲得勝利。
《孫子兵法》視戰爭為國家存亡之大事,並在《火攻篇》著重強調了慎戰思想。信息化戰爭,乃至未來智能化戰爭,仍需要堅持慎戰思想。
綜合研判慎開戰。慎開戰,指謹慎決定「打不打」。信息化戰爭,破壞性更強,影響更深遠,更要綜合研判情況,慎開戰。一判國家利益。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孫子的「非利不動」也是強調這一原則。決策者應全面衡量戰爭對包括領土完整、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等在內的國家利益可能造成的影響。二判國際時局。今天快速廣泛的信息傳播,把戰爭幾乎變成了全球直播。決策時不可局限於研判敵對雙方的情況,還要涵蓋周邊、友好、敵對國家以及相關國際組織的情況。否則,就可能陷入國際道義和軍事實力的被動境地。三判民心所向。古代戰爭就有《晏子春秋》的「為民慎戰」理念。現代戰爭更應如此,要充分衡量正義性,最大限度保護人民免受戰爭之苦,順應民心。到戰爭非打不可時,開戰也是全民意志的體現。四判勝戰能力。不具備取勝的戰爭實力,必遭失敗。決策時,應對比敵我實力,以估勝算。應高度重視日常戰備,時刻關注敵情動態,及時分析研判,多思「能不能打」「怎麼備」「怎麼打」。
理智決策慎作戰。慎作戰,指謹慎決定「怎麼打」。作戰中的每個決策都影響戰局發展,甚至直接影響結局。因此,應始終保持冷靜思考,謹慎組織作戰行動。現代戰爭,破壞力大,政治性強,首戰有時就是決戰,應求必勝。首戰勝,能鼓舞己方士氣,打垮敵方意志,敗則反之。首戰時,應精心籌劃,靈活調度火力、兵力,以對比優勢取勝;應廣搜情報,精準掌握敵方行動,以擊其弱點取勝;應巧用虛實,隱蔽和欺騙性地行動,以出其不意取勝。秉承道義慎行動。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是戰爭的最終目的。局部、階段或全局取勝時,也要以和平為理念,秉承道義,不虐待俘虜、不殘害平民、不肆意侵佔他國領土等。戰爭實踐表明,有的國家在處境不利情況下常因恐懼亂方寸,求和退讓。不平等條約警示我們,畏戰求和得不到真正的和平。處境不利之際,應慎戰而不畏戰,慎用戰術、慎選時機、謹慎戰鬥。
恰選時機慎止戰。慎止戰,指謹慎決定「何時停」。伊拉克戰爭,雙方實力懸殊,勝敗顯然,但美軍沒能及時終止戰爭反而陷入「泥潭」,不可謂「勝」。如何謹慎選擇時機終止戰爭,對取勝十分重要。緊扣目的尋時機。戰爭應有非常明確的目的。作戰中,應實時洞察戰場態勢,及時評估戰爭目的實現程度,準確把握髮展趨勢,科學預測戰爭目的實現節點,一旦出現達到戰爭目的之症候,及時終止戰爭。守住頂點選時機。進攻頂點理論表明,進攻只能進行到力量還足以防禦時為止,否則就會遭受還擊甚至全線崩潰。作戰中,應冷靜判斷並理智堅守己方進攻頂點,並在頂點到達前選擇終止戰爭的時機,不可因局部勝利而狂妄冒進,致己方越過頂點而陷入被動。營造勝勢定時機。終止戰爭時,要想在雙方談判的博弈中佔據主動以獲真正和平,就必須營造足夠的勝勢為籌碼。沒有戰場上的勝利,就沒有談判桌上的主動,戰場必須取勝。同時,還要結合政治、外交、道義等多種手段,營造綜合勝勢。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