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被稱為黃樹林(紅樹林成金樹林)
2023-04-18 21:04:28 3
紅樹林被稱為黃樹林?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紅樹林不僅是候鳥天堂和魚、蝦、蟹、貝類重要的產卵場和增殖地,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樂園」,更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紅樹林被稱為黃樹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紅樹林被稱為黃樹林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紅樹林不僅是候鳥天堂和魚、蝦、蟹、貝類重要的產卵場和增殖地,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樂園」,更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
作為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省份,廣東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在島嶼漫長的海岸線上,藍天碧水交界處,紅樹林浴海而生,在海與陸間築起一道綠色屏障。放眼望去,綿延的紅樹林拱衛著湛江雷州半島。退潮後的灘涂,不時可見招潮蟹進進出出,外出覓食的鷺鳥在蜿蜒的紅樹林樹冠上盤旋。海從城中過,紅樹林起起伏伏,猶如一條「翡翠項鍊」裝飾著雷州半島的這片海。
一路粵西行走,從湛江麻章到茂名水東灣,從陽江海陵島到江門鎮海灣,從中山翠亨區到深圳西灣,一個個紅樹林溼地公園環繞,這樣讓人心馳神往的場景點綴在廣東4000多公裡的綿長海岸線上……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統籌推進紅樹林系統保護和集中連片開發,打造紅樹林生態建設新名片。根據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編制印發的《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廣東到2025年要營造修復8000公頃紅樹林。為此,廣東各地各部門全力推進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設,力爭到2025年創建5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充分發揮紅樹林經濟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讓紅樹林成為帶動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綠色發展的「金樹林」。廣東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和綠色產業發展等內容,充分挖掘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推進紅樹林及其周邊生態養殖、碳匯交易、生態旅遊和科普教育等相關綠色產業建設,培育「紅樹林 生態產業」新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廣東樣板」。
目前,廣東已先行下達省級財政資金1.3億元支持江門臺山鎮海灣、雷州東海岸率先開展首批示範區建設,組織起草《廣東省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
綿延的紅樹林拱衛著廣東沿海城市,探索「落地成林」之路任重道遠。由於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圍海養殖、開墾和高強度的人為開發,同時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廣東紅樹林的適宜生境大幅縮減。目前宜林空間以養殖塘為主,因此退塘還林成為紅樹林營造任務的重點。為此,湛江凝心聚力打造紅樹林之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2021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部署在湛江開展紅樹林綜合利用實驗項目,借鑑桑基魚塘模式,探索紅樹林生態修復和養殖塘耦合共存模式。經實地調查,選取湛江東海島西部養殖塘作為示範基地,通過在養殖塘種植一定面積的紅樹,達到修復紅樹林的目的。同時,以紅樹林生態系統反哺養殖塘內的魚蝦蟹貝,提升漁業產品質量和品質,實現互惠互利。
目前,試驗示範基地建設基本完成,初步實現了退塘還溼還林的目標。試驗區總面積為366.10畝,紅樹林群落總面積為222.97畝,其中包括白骨壤、紅海欖、桐花、秋茄、木欖等紅樹樹種,實現養殖水面減少、綜合效益增加的良好局面,為養殖塘區域開展紅樹林保護修復提供了經驗借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沿海城市致力於「紅樹林之城」建設,切實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紅樹林,推動可持續發展,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廣東範本,讓「紅樹林之城」成為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名片,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