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為什麼那麼喜歡李白(杜甫有多迷戀李白)
2023-04-18 08:49:57 2
近年來,關於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成了一個熱點話題,還有一篇《李白,這樣對杜甫,良心不痛嗎?》的網絡爆文,更是引發了人們對李杜感情的討論。今天我們先欣賞一首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先來看看杜甫對李白的款款深情吧。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虞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起句就直抒胸臆,給李白作了定位,盡道李白的優點。李白為什麼「詩無敵」呢?恰恰是因為他的「飄然思不群」。因為他的卓爾不群,寫出的詩才出塵拔俗,無人可比。而「也」和「然」兩個虛詞,形成兩個自然的頓挫,仿佛兩個加重提示音一樣,讓「詩無敵」和「思不群」顯得特別突出。
杜甫對李白的評價太準確了,李白的確是盛唐氣象的最佳代言人,就像余光中先生說的那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的詩這麼好,比較一下,像歷史上的哪些名人呢?
「清新虞開府,俊逸鮑參軍」。杜甫覺得李白像南北朝時期,兩個著名的文學大家——虞信、鮑照,他們二人代表了魏晉、南北朝駢文的最高成就。杜甫把清新與俊逸並舉,也是對李白詩歌最得體的褒讚。李白的詩歌風格就是以清新、俊逸為主調。既有流水落花之趣,又有鷹隼飛天之雄。
但這只是杜甫的看法,李白自己卻不這麼認為。我們知道,李白最崇拜的人是謝朓,他是「一生低首謝宣城」。他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他說:「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的偶像就是謝朓。
那為什麼李白崇拜謝朓,而杜甫卻寫他像虞信和鮑照呢?這就是杜甫對朋友的真誠和為人的認真了。你說你像謝朓,我卻覺得你像虞信、鮑照呢!
接著由詩到人,從論詩到懷人。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這兩句可謂這首詩的詩眼。當時的杜甫在關中,也就是渭北;李白在吳中,也就是江東。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相隔萬裡。杜甫在想:李白如果向我這邊遙望,看到的只能是依依春樹;而我如果向他那方翹首,看到的也就是暮雲低垂呀!這兩句看上去是寫兩地之景,並沒有人物的出現,但把渭北、江東這兩個地方典型風景連在一起,兩人的深厚感情也就出來了。當詩人在渭北思念李白時,李白也在江東思念詩人。
看似平淡,卻字字千錘百鍊;看似樸素,卻是含蘊豐富;看似毫不著力,卻是力透紙背,人評這兩句詩「淡中之工,極為讚賞」。
在極盡讚美,極盡思念之後,結尾自然引出強烈期盼。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什麼時候我們能見面,再在一起把酒言歡,細論詩文呢?也許再次相見,杜甫一定要和李白論論:你到底像謝朓呢?還是像我說的,像虞信和鮑照呢?
他們沒有機會再「重與細論文」了。李白和杜甫一共就見過三次,第一次是天寶三載的夏天,在洛陽;第二次是天寶三載的秋天,在梁宋;第三次是天寶四載,在東魯,從此他們再也沒有相見。而這首《春日憶李白》則寫於天寶六載,儘管杜甫非常盼望與李白重聚,盼望與他細論詩文,但這只能是個夢了。
杜甫為李白寫了十四、五首詩,首首都是精品名篇。他不吝筆墨地大讚李白:除了「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外,還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還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還有「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他佩服李白的才華,為李白的懷才不遇而不平,甚至在李白犯了政治錯誤被流放時,他還會說「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為了李白,老杜可以與全世界為敵。
反觀李白呢?他為杜甫寫的詩總才共四首,還包括一首存疑的,且水準都很一般,流傳度也不高。由此後人都心痛杜甫,認為杜甫對李白情深,李白對杜甫情淺。
其實,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杜甫始終像一個小迷弟一樣仰視李白,就好像李白和孟浩然一樣。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李白也一直把孟浩然奉為男神,為孟浩然寫了很多情深意切的詩篇,而孟浩然呢?從流傳下來的詩看,一首都沒有。所以,我們真的不必用寫給對方詩歌的多少來衡量兩人的感情。我們只需記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這對中國詩壇的雙子星座,為華夏文化樹立了兩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永遠的高山仰止,這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