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的雙11大考(雙1112年雙循環)
2023-04-18 17:50:23 4
新消費的雙11大考?作為疫情之後的一個內需爆發點,今年的雙11成為商家「回血」陣地11月1日0時至11月11日23:59,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和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成交額分別突破4982億元和2715億元,均創下兩大電商平臺近幾年最高增速今年,這場售賣周期被拉長的購物節,讓一度因疫情而暫停的經濟顯示出消費活力和韌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新消費的雙11大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消費的雙11大考
作為疫情之後的一個內需爆發點,今年的雙11成為商家「回血」陣地。11月1日0時至11月11日23:59,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和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成交額分別突破4982億元和2715億元,均創下兩大電商平臺近幾年最高增速。今年,這場售賣周期被拉長的購物節,讓一度因疫情而暫停的經濟顯示出消費活力和韌性。
這場購物狂歡節凸顯出來的,除了破紀錄的銷售成績外,還有數位技術在商品營銷、生產、物流配送等環節所發揮的作用。從嘉年華式的狂歡,到利用數位技術開闢商業新模式,雙11用了12年。
「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這是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表述。強大國內市場,需要創新能力傳導,輻射到各個市場主體。在強調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當下,走過12個年頭的雙11用數位技術重構了購物體驗,成為釋放消費潛力背後的創新力量。
新消費,新體驗
數位技術的發展,早已讓電商之間的競爭維度從低價升級到優質商品、全渠道優質服務和供應鏈優勢的多維競爭。
以生鮮運送為例,從原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挑戰著供應鏈的極限。今年天貓雙11,阿里巴巴平臺上累計銷售1406個縣域的41萬款農產品。為了讓供應鏈做到及時率更高、損耗率更低、覆蓋面更廣,阿里將產地倉的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流程自動化,並將產供銷全鏈路數位化。為了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阿里將物聯網、區塊鏈溯源等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推動數位技術與農業技術融合。
數位技術帶來的,還有全新的購物體驗。今年,在超市排隊趕雙11優惠的大爺大媽少了,外賣小哥卻多了起來,說明消費者買的東西可能是從家門口的超市、商場發貨,而不是從遠處發貨。這背後,是大數據重構下的「人、貨、場」,讓消費者獲得更加快捷的購物體驗,消費者在哪裡,貨就在哪裡。同時,線上線下的聯動,也為受到疫情影響的線下商家提供了增長契機。
此外,數位技術的力量還帶來了產業升級。據悉,一批天貓服裝商家上架IP聯名服裝,事先並沒有備貨,而是基於天貓雙11預售的情況下訂單,7天內「即賣即產」,款式不重樣。數據驅動的柔性製造模式,能夠將庫存規模降到最低。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供給側的數位化升級走向深入,服務業和製造業的邊界已被打破。
隨著供需之間的對接更加緊密,數位化技術讓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激發著消費市場活力,成為推動產業鏈智能改造的重要力量。
數位化,全球購
除了國內網購,跨境電商也享受到數位化紅利,尤其今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進口消費持續加速線上化。今年天貓雙11,開賣僅1分鐘,海外倉商品的成交額即完成去年1小時的成交總量。疫情導致赴境外消費受阻,電商平臺為國內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提供了渠道。今年進博會期間,天貓國際與100多個全球品牌達成新品孵化合作,未來一年,進博會參展新品將觸達中國市場。
中國消費者在買全球的同時,海外消費者也通過直播買進中國國貨。阿里巴巴旗下面向全球市場的電商平臺速賣通攜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等國超過300位達人主播進行了1萬場直播,這一數字是去年的10倍。
以內需拉動全球貿易運轉,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的購物節正在讓全球「動起來」。
今年,電商平臺的根本重心不再是雙11期間破紀錄的成交數字,而是背後的技術力量是否能夠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和新的消費增長點。12歲的雙11,拓展了新消費的邊界,升級了商業能力,其中的數位技術讓「雙循環」有了動力保障。
(編輯:曹靜 李海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