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愛滋病的早期嗎(面部脂溢性皮炎)
2023-04-18 03:04:59 1
簡介:
面部脂溢性皮炎又稱脂溢性溼疹,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性皮膚病。本病多見於成人和新生兒,好發於頭面、軀幹等皮脂腺豐富區。面部皮膚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皮脂排出過多,在皮膚上 堆積,在堆積處出現慢性皮膚炎症,則稱為面部脂溢性皮炎,典型損害為暗黃紅丘疹或斑片,邊緣清楚,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症狀:
面部脂溢性皮炎多見於青壯年,初發皮疹為紅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膩狀鱗屑或黃痂。 眉、鼻翼、耳後見灰白色鱗屑或黃痂,基底潮紅,軀幹部位不規則黃紅色或淡紅色斑片,復以糠秕狀鱗屑,嚴重者發展至全身而成紅皮症,有時因搔抓,繼發感染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脂溢性皮炎,慢性經過,易反覆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蟎蟲皮炎並發。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辦法是抑制皮脂異常分泌,減輕皮損處的炎症反應,徹底排毒防止組胺和組胺受體的釋放,起止癢作用。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髮可脫落、稀疏。
治療:
對於脂溢性皮炎的治療,目前最常見的是使用激素類藥物,濫用皮質類激素外擦,不但面部皮膚出現副作用,還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斑,皮膚發皺老化等副作用和不良後果。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根本是抑制皮脂異常分泌,減輕皮損處的炎症反應,排毒殺菌並防止組胺和組胺受體的釋放,起止癢作用。通過改變過敏體質的免疫體系,對各類造成脂溢性皮炎的因素形成免疫抗體,免疫抗體形成後,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發揮正常,全面抑制皮脂異常分泌。
脂溢性皮炎的藥物治療以去脂、消炎、殺菌、止癢為原則,下面推薦幾種有代表性的藥物供大家選擇使用。
1.外用製劑
酮康唑:主要用於治療脫屑和瘙癢。如2%酮康唑洗劑可用於頭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用時將洗劑塗於已潤溼的頭髮上,輕輕按摩頭皮3~5分鐘,然後用清水衝淨,每周2次,連用2~4周。少數人由於局部刺激或過敏,可出現皮膚灼熱、瘙癢;面部破損或感染時禁用;兒童慎用。
硫磺製劑: 具有殺細菌、殺真菌、止癢、去脂、除屑作用。可外用5%~10%硫磺軟膏,每天2次。
2.內服藥物
B族維生素: 可選擇維生素B6,每次10毫克,1日3次;或維生素B2,每次5毫克,1日3次;或複合維生素B,每次2片,1日3次。
撲爾敏 : 對於瘙癢劇烈的患者可用抗組胺類藥,如撲爾敏。每次口服4毫克,每日1~3次。但此類藥物可有嗜睡、胸悶、心悸、乏力等不適,車、船、飛機駕駛人員及高空作業者禁用;早產兒、新生兒、孕婦及老人不宜用。
由於作者工作繁忙不能在線解答,如有這方面問題可以關注頭條公眾號,對於脂溢性皮炎作者配有外用藥膏效果滿意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