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內強外弱格局延續(銅價跌至去年2月以來最低點)
2023-04-18 22:51:57 1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彭強 北京報導
受宏觀因素與基本面弱勢的雙重影響,全球銅價近期開始大幅下跌,7月1日開始至今,倫銅連續3個交易日最低值都跌破8000美元/噸,來到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國內銅主力期貨目前已經跌至6.1萬元/噸左右,同樣是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半年的銅價走勢,前高后低。今年初,特別是春節前,銅價受到當時宏觀形勢向好的樂觀情緒提振,延續去年的漲勢。
3月,倫銅價格最高漲至10845美元/噸,創下多年來最高值;同期,國內銅期貨最高突破75000元/噸,創下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值。此後,銅價小幅回落後保持震蕩走勢,6月中旬開始大幅下滑。
7月5日早間,截至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稿,倫銅價格為8049.55美元/噸,國內銅期貨價格61370元/噸,較今年3月的最高值降幅分別為25.78%和18%,較6月初的價格降幅也超過了15%。
6月上旬以來,銅價連續下行。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銅產品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和國防工業等領域,常能作為經濟活動的前期指標。
華聯期貨研究員黃忠夏指出,公共衛生問題反覆、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美國進入加息周期等因素,導致銅價掉頭向下。
上海鋼聯銅事業部分析師王宇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稱,近期銅價下跌明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宏觀因素方面,主要是市場通脹壓力較大,美聯儲加息力度超過預期,市場對後市經濟下行預期強烈;東歐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市場擔憂情緒較濃。
在基本面因素方面,前期公共衛生事件反覆對市場消費帶來影響,終端家電和汽車等行業均出現弱勢局面;另外電解銅產出持續回升,進口量出現增長趨勢,國內電解銅供應壓力增加,但消費端並沒有起色,反而走向弱勢。
對於銅價短期內的劇烈變動,給產業鏈下遊的不同環節也帶來了影響。
華泰期貨指出,由於價格下挫相對猛烈,銅下遊企業近期畏跌拒採嚴重;逢半年底結算,貿易商收貨意願也跌至谷底,直至上周五進入7月之後,成交情況出現回暖,且主要為貿易商貨源流轉,下遊消費仍然未見起色。
王宇表示,近期銅價大跌,對市場冶煉企業而言,採購成本有明顯下降,資金壓力也有所降低,不過冶煉企業保值成本大幅回升;對流通環節來說,貿易流通性降低較多,因為銅價快速下降,部分頭寸並未及時撤離,而前期拿貨成本較高,終端出貨意願卻較弱。
對於下遊而言,將面臨終端企業採購成品合同重新定價,甚至出現違約風險,價格持續走低導致銅下遊企業拿貨也十分謹慎。
華泰期貨指出,預計本周消費情況仍難出現明顯改觀,但隨著國內各類扶持政策出臺並落地,需求預期在本月中下旬逐漸出現好轉。
展望接下來銅市場的走勢,王宇指出,美聯儲加息將持續發酵,市場擔憂情緒依然較濃,說明通脹壓力依然存在,經濟下行風險較大,因此宏觀面銅價依然是下跌為主。
7月和8月是銅的消費淡季,消費面受制約,加上近期現貨供應壓力逐漸增加,因此基本面同樣支持銅價走弱;不過前期銅價下跌趨勢過於明顯,短期有回調現象。
王宇表示,三季度銅價大趨勢依然下跌為主,中途有短暫回調跡象。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