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都是從哪遷過去的(留在山東的原年人)
2023-05-13 18:40:35 2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5日訊 侯園,是山東省內一公司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往年春節前夕,是侯園最激動的時候。侯園是在山東工作的河北姑娘,她很戀家,每年臨近春節都會搶好車票、請好年假提前回家。今年由於疫情,她從未改變過的行程不得不作出調整。
1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群眾就地過年,非必要不出行;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人員要帶頭就地過年,引導外地農民工、尚未離校的師生就地過年。
像侯園這樣響應政府號召、就地過年的人被稱為「原年人」。為此,侯園自覺地退了車票,把裝好的行李放回衣櫃。原本她計劃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回家過年,但面對疫情防控,她選擇做一位「原年人」。
侯園說:「我覺得就是因為我過年回不了家嘛,也是算是因為疫情,讓我體驗一把在異地過年的感覺。」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不能與家人團聚心裡不免有失落。但是侯園並不孤單,她的許多同事、朋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就地過年。侯園在電商平臺上買了不少零食酒水,籌劃如何在煙臺過一個不孤單的春節。
侯園說:「因為疫情我回不了家,我並不孤單,好多同事也不回去了,我們計劃著在一起過年,我們買了很多年貨,準備一起分享。家人得知我不能回家過年也是非常支持的,我們共同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一份公開視頻中表示,大家就地過年是作出了犧牲,「沒有誰認為這些做法是理所當然的」。據了解,為了讓「原年人」過個好年,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保障政策。山東多地明確,鼓勵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為留崗務工人員提供「真金白銀」的新春「大禮包」。
煙臺市支持企業穩崗留工,對於企業外地正式職工(以繳納社保為準)春節期間留在本區且節後正常上班超過50人(含)的企業,給予外地留煙正式職工300元/人補貼,給予原籍為中高風險區留煙正式職工500元/人補貼。此外,煙臺開發區出臺《關於支持工業企業穩崗留工促增的八條意見》,包括對上年度產值過億元且春節期間持續生產的符合條件企業,給予一次性20萬元獎勵等,推動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煙臺開發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周世忠前往駐區企業督導安全生產和衛生防疫工作,布置穩崗留工促增工作
煙臺開發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周世忠表示,政策出臺後,企業和員工反響強烈。在煙臺開發區管委會的倡議下,駐區企業紛紛推出各具特色、既實惠又溫情的措施,得到企業外地員工的好評。「此前我們統計,春節期間連續生產的規模以上駐區工業企業有33家、預計在崗員工1.3萬人,目前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60家、預計在崗員工4.1萬人(其中外地留煙員工2.3萬人),春節7天預計產值可達16億元!」
濟南先行區也出臺舉措,鼓勵住區外來務工人員春節不返鄉。據悉,濟南市發放不離濟節日補貼,對留在本地過年的「四上企業」省外務工人員給予節日補貼,對春節期間堅守生產一線的省外務工人員代表,發放在崗獎勵。
青島市總工會設立專項慰問關懷資金等十大「暖心行動」,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留青過節,支持企業穩崗留工。設立700萬元專項送溫暖資金,對生活困難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的職工家庭,開展走訪慰問活動,重點走訪關注醫護人員等抗疫一線人員、戶外工作者和新業態就業群體。新設600萬元穩崗留工關懷資金,專項用於鼓勵外來務工工會會員留青過節,支持企業穩崗留工和走訪慰問。
東營市「暖心留人行動」對春節期間(2月1日到3月1日)不停工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外來務工人員,每人發放1000元現金補助;2月1日到3月31日外來務工人員在重點企業正常在崗工作的,給予企業每人每月500元、最長兩個月的以工代訓補貼。
山東各地通過開展物質上、崗位上、精神上多種留人舉措,保障務工人員的基本生活,豐富留崗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體現出人文關懷,暖心貼心。
閃電新聞記者 明如月 袁茹 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