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哪幾個地方用公斤計量(為什麼雲南人用公斤不用市斤)
2023-05-14 04:35:58 1
初到昆明的人可能會發現這樣的現象,買菜時商家用的單位雖然是斤,但其實是公斤,如果單位是兩,那其實說的是公兩,也就是一公斤的十分之一。長期在外省生活的人一開始可能會極不習慣,買菜前先問清楚是斤還是公斤,然後在心裡把單位轉換一遍,才知道這菜是貴還是便宜,難免會在心裡吐槽一番,全國都論市斤,為啥雲南這麼特殊要用公斤?
這麼說其實也有失偏頗,因為雲南也不都是說公斤的。真正習慣說公斤的地區只有昆明、紅河州、玉溪、楚雄州和曲靖市的部分地方(你家那邊怎麼說,歡迎補充)。說起來雲南實際上說市斤的地方要更多一些。另外,中國還有一個說公斤的地方,就是新疆。和雲南這些地方的斤就是指公斤不同,新疆人是分得清公斤和斤的區別的,只是生活中習慣使用「公斤」,而不是用「斤」作為計量單位。
「斤」這個計量單位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斤」的本意是曲柄斧頭。後來演變為重量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開始,重量單位一直是十六進位的,也就是1斤=16兩,所以有「半斤八兩」這個成語。而且歷代1斤有多重都不太相同,在200-600克不等。清朝末期1斤=597克,至今港澳臺地區仍然沿用1斤等於16兩,大約是600克的傳統。民國政府時期,為了和國際接軌,統一度量衡,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這裡的市制本打算作為一個過渡),為和國際上的公制方便換算,將公斤和市斤掛鈎,規定1市斤=0.5公斤。建國後的1959年,國務院頒布《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取消16進位,改為1斤=10兩。
民國和建國後兩次度量衡改革將傳統上計算不便的斤改為便於換算的市斤,大大方便了使用,使得市制單位深入人心,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說我國大部分地區使用市斤並不奇怪,那雲南這些地區習慣於使用公斤又是怎麼來的呢?
我國在1959年那次統一度量衡時其實已經開始推廣使用公制單位,到1984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規定正式使用公制單位,逐漸取消市制單位。從此「公斤」越來越多出現在生活裡,現在在超市裡已基本採用公斤(千克)或者克作為單位了。然而在100年前的雲南一些地方,早已經開始使用公斤作為計量單位了。
可以想見,這些地方以前也和全國多數地方一樣使用市斤,但是某種原因影響改變了人們的習慣。這可能和100多年前的滇越鐵路通車有關。十九世紀後期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後,便預謀修一條連接越南和雲南的鐵路,以便掌控雲南。1910年滇越鐵路正式通車,使雲南一夜之間成為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距出海口最近的區域。自此雲南開始接受現代工業文明,工商業逐漸興盛,西方的價值觀、世界觀、倫理觀和鐵路帶來的商品、設備、人員以及語言宗教一起,傳入了這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可以說滇越鐵路對雲南影響深遠,這其中和雲南往來最密切、影響最深的自然就是法國,雲南也成為保留法國元素最多的中國省份之一。
滇越鐵路雖然是法國為了掠奪雲南資源修建的,但是客觀上影響了雲南社會經濟、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的變化。「法國貨」隨著鐵路快速進入蒙自、開遠、昆明,又通過商販進入雲南其他地區。此後,雲南有了第一家電影院、第一家銀行,第一家網球場;碧色寨的老太太有了喝咖啡的嗜好;沿線居民有了見面握手的習慣。在鐵路沿線,為了便於和採用公制單位計量的法國人貿易,開始採用公斤進行計量貨物。。。
滇越鐵路對昆明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終點站,滇越鐵路為昆明這座城市注入了很多的法國元素。作家艾蕪曾這樣描述:「滇越鐵路這條大動脈,不斷地注射著法國血,英國血……把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國都市(昆明),出落成一個標緻的摩登小姐了。」雲南大學核心建築會澤院建築風格仿照巴黎大學主樓而建,是雲南較早的法式建築。採用公斤計量也是法國的影響之一。昆明又是雲南省經濟政治中心,對周邊也產生了輻射影響,因此,離昆明較近的楚雄、曲靖地區也開始採用公斤計量。
雲南大學會澤院
如今滇越鐵路只承擔貨物運輸,碧色寨、開遠等因鐵路而興盛的城鎮也因鐵路而衰落。但是從沿線居民的生活習慣中似乎還能窺見當年的繁盛景象。
碧色寨站,隨著《芳華》的播出而大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