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建築評價標準(超低能耗建築設計與計算要點對比)
2023-04-26 10:29:53 1
引言
First Frost
近零能耗建築標準體系以能耗控制為目標,在適應氣候特徵和場地條件的前提下,遵循被動式設計優先,主動技術措施優化,利用了可再生能源應用等手段。該標準體系合理地與我國1986-2016年的建築節能率達到30%、50%、65%的三個建築節能發展階段銜接,同時引導了我國2025、2035、2050三個中長期建築能效提升的發展目標。
其中超低能耗建築作為近零能耗的初級表現形式,近年來在全國各省市大力發展,相關政策與技術體系也在不斷革新也影響著建築方案與經濟投入。尤其在建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方面,以往運用於建築節能計算中的敏感性分析策略是否仍舊適用於超低能耗技術標準有待商榷。本文將以公共建築為例,對比傳統節能建築與超低能耗建築在設計與計算方面的差異。
01
設計內容對比
除上述建築圍護結構節能措施之外,超低能耗建築還應進行無熱橋設計、氣密性設計、建築遮陽設計等。同時在建築設備系統節能措施中包含高效冷熱源設備、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設置室內環境監控系統、選用節能型光源燈具、節能電梯等措施。此外,還應利用可再生能源設計進一步實現建築能耗降低。
02
計算內容對比
區別於傳統的建築節能的指令性(規定性)設計方法,建築節能計算中的權衡判斷法和超低能耗建築中的能耗模擬計算都屬於性能化設計方法。通過性能化設計的方法,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優化迭代各個方案的關鍵性參數使得其更加合理化,同時也帶來更多的經濟性收益。
通過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計算與能耗模擬計算內容的比較,相關設計或諮詢人員在超低能耗建築的項目中可以更好的延續之前的建築節能設計的經驗。以下計算內容取自國家建築節能及近零能耗建築技術標準,其中建築本體節能率計算中設計建築的建築能耗綜合值不包含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建築綜合節能率計算部分包含可再生能源。
傳統節能計算中氣象參數採用典型氣象年數據只要求同一計算軟體採用同一符合標準的參數,而國家近零能耗標準及多本地方超低能耗標準中則要求統一使用《建築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346。超低能耗建築的能效指標計算中還包括新風熱回收及滲透通風負荷,而權衡計算中只計算新風負荷。
從被動式設計的角度出發,傳統節能計算中只規定了透光圍護結構的可見光透射比限值而沒有將建築採光和遮陽進行聯動計算,能效計算中的照明能耗考慮天然採光和自動控制的影響能很好的引導相關設計的優化。公共建築權衡計算中的設計建築與參照建築窗牆比相同,而能效指標計算時基準建築窗牆比按給定建築類型取值,同時透光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按節能規範中對應區間取值使得設計建築的立面窗牆比設計更加靈活自由。在建築朝向方面,能效計算中的四個不同朝向的負荷計算也為建築方案中不同朝向對能耗的影響作出了量化評價。
結語
從能源系統和設備效率來看,不同於權衡計算中設計建築與參照建築統一採用特定的末端、輸配系統及冷熱形式與效率,在超低能耗建築性能設計的計算中此類參數均與設計文件一致。兩種計算內容中供冷/供熱系統運行時間、室內溫溼度、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其開關時間表、房間人員密度及在室率分布、人員新風量及新風機組運行時間表、電氣設備功率密度及其開關時間表也按不同規範取值不同。
超低能耗建築設計是在滿足室內環境需求的前提下,採用被動式建築節能技術措施可以從源頭減少建築一次能源消耗量,同時通過主動技術措施大幅度提升機電設備能效和能源系統效率進一步降低建築能源消耗,提高建築本體節能率,並結合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對建築能耗降低的貢獻率,達到建築綜合能耗的大幅度減少的目的。
所以在實際項目案例中,超低能耗建築中建築和設備關鍵參數對建築負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仍需要按項目進行優化迭代計算得出相適應的結果,而不能簡單的套用經驗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