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地區的風俗習慣(湛江人打招呼習俗的演變)
2023-05-18 08:03:03 1
傳統習慣中,湛江人同輩之間一般略過姓,直接叫兩個字的名,叫一個字更加親暱。或是在一個字前面加上「亞」字,亞強、亞金、亞娣。小輩對長輩要加上親屬關係,如某某公、某伯、某叔、某哥、某姨、某姐等。長輩對小輩一般直呼名字或小名。
過去,全國人民生計艱難,見面都問吃飯沒,湛江人也不例外。比如互相問候時會說:「食朝未(吃早餐沒)?」「食晏未(吃午餐沒)?」「食晚未(吃晚餐)沒?」一般都會回答吃過了,特別是對方家裡正在吃飯時。若你沒吃,該不該邀請你呢?
在打招呼中,視對方職業不同有不同的稱呼。如當教師或醫生的被稱為「先生」,當工匠的稱為「師傅」,開店鋪做生意的稱「老闆」,當官的稱為某某長或老爺。這是舊時的稱呼,有些到現在還在用。
解放前,大家見面的禮節,一般是拱手、作揖和下跪。同輩之間,抱拳拱手即可。晚輩向長輩要作揖或下跪。拜神拜祖時要行三叩九拜之大禮。
春節期間見面時,一開始不必稱呼,而是直接說:「恭喜發財!」大年初一,特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說了會帶來不好的運氣。
新中國成立後,湛江地區人與人之間的稱呼又有了新的內容。幹部職工相見都叫「同志」,見面時不用拱手和作揖,而是握手。有時會在同志前加上定語,如解放軍同志、司機同志、服務員同志、男同志、女同志、婦女同志們、職工同志們,指多人時常在會議中使用。不過,改革開放後,除了體制內正式的官方場合,已經很少用「同志」的稱呼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後,又興起贈送名片之風。名片其實是舊時「名貼」的縮小版,舊時名貼只是身份貴重的人才使用,現在已進入民間。印片上印有工作單位、姓名、職務、住址、電話號碼等,見面時除了握手問候外,隨之遞上名片,以便對方了解身份,然後按社會職務稱為某書記、某局(處、科)、某主任、某經理、某老總(老闆)、某師傅等。人與人之間忌諱直呼其名,否則會認為是在挑釁。
到了現在,名片只在很正式場合使用,認識新人時, 一般是在手機上記錄電話號碼,甚至直接加微信。稱呼仍然是以職位為準,如果沒有職位,則稱以「某(先)生」、「某小姐(女士)」稱呼,但「小姐」二字因有歧義,比較少用,非正式場合常用「靚女」代替。由於「靚女」使用範圍太廣,18-50歲均可稱之,美醜都可稱之,各種身份都可稱之(尤以服務員居多),已失去本來的含義。
與「靚女」對應的,有一個同樣大眾化的稱呼,那便是「靚仔」。幾乎所有做生意的人,對中青年的潛在男顧客都統一稱為「靚仔」。如果走到食檔聚集的地方,你真的會「在一聲聲靚仔中迷失了自我」。
然而,「靚仔」「靚女」在廣東並非本意,只是一種性別的區分而已。
湛江還有一種對年輕男孩的稱呼叫做「liang仔」。liang字發平聲,意思是指「嘴上無毛」、「年輕不經事」的小年輕,微微有點輕視的意思,和「靚仔」是有區別的。這種微妙的區別只有廣東人才懂。
現在的人喜歡年輕,把「叔」叫成「哥」,把「姨」叫成「姐」,降一個級別保管沒錯。但有些剛從農村出來賣菜的農民,還以為「將對方叫老一點顯得尊敬」,把小姐姐叫成「姨」,把小哥叫成「叔」,結果嚇跑了很多顧客,後來也學乖了,開口便是「靚仔」「靚姐」「靚女」了,也算是適應環境的叫法了。
關於湛江人與人之前的稱呼,以上哪些是你使用過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