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業消費現狀(關於四川省體育用品產業的研究報告)
2023-05-18 13:58:10 3
結合近期實際工作,採取實地走訪、書面調研、與企業面對面座談、查閱資料等形式,對體育用品產業進行了初步研究。
一、全國體育用品製造業發展現狀
體育用品是指在進行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鍊的過程中所使用到的所有物品的統稱。
(一)總體情況。我國共有約1100個規模以上體育用品製造企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業總產值為12287億元、佔體育產業總規模的44.9%,增加值為3144億元、佔體育產業總增加值的29.3%。
(二)產業分布。受地理優勢和政策推動的影響,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呈現出東部地區專業化水平較高、中部西部專業化水平逐次降低的特徵,產業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省(市),產業聚集程度超過了 80%。其中,福建省佔據絕對集聚優勢,體育用品製造業產值常年位居全國第一;就區域生產特徵而言,形成了福建晉江運動鞋集群、浙江溫州運動服飾製造集群、江蘇泰州體育器材集群、山東樂陵競技體育器材集群等一大批知名細分產業集聚地,冰雪用品製造業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東部沿海地區。國內體育用品主要品牌:安踏(福建,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李寧(北京,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361度 (福建,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特步(福建,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匹克(福建,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喬丹(福建,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鴻星爾克(福建,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泰山(山東,綜合性體育器材),紅雙喜(上海,桌球、羽毛球、舉重等器材)。
(三)發展趨勢。我國體育用品業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並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較大提升空間,體育用品業線上渠道快速拓展,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朝智能化方向發展步伐。但我國體育用品製造行業仍然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在生產環節具備較大優勢,但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發達國家仍然佔據附加值高的研發與銷售環節,而我國體育用品製造多數處於產業鏈附加值較低的加工和組裝環節。所以,體育用品業的轉型升級要求也更加迫切。
二、我省體育用品體育用品製造業發展現狀
(一)總體情況。我省目前體育用品製造及關聯企業共364戶,主要包括運動鞋服、球類製造、公共健身器材、包裝印務、食品飲料、機動車、無人機、廣播電視設備等生產企業。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體育用品及關聯企業營業收入346.83億元,同比增長35.76%;增加值為102.92億元,同比增長31.89%。從我省各類體育用品及體育信息支出構成來看,運動服裝、鞋帽類支出佔比最大,超過60%。
(二)產業分布。我省體育用品製造規上企業的分布情況為:成都4戶(高爾夫球、遊樂設施)、資陽3戶(運動鞋服)、達州9戶(運動鞋服帽、球類、戶外功能服飾、帳篷)、眉山1戶(高爾夫球)。近年來有基礎和意向的地區積極承接國內外知名品牌內遷轉移,先後引進了鴻星爾克、匹克、361度等全國知名體育製造企業在四川建立自製基地。現有成都大邑文體裝備功能區、雅安金熊貓體育製造產業園、眉山生態體育智造工業園、綿陽三臺西部運動鞋服產業園、361度(達州)大竹鞋服產業園、資陽鴻星爾克(安嶽)鞋服產業園、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等7個體育製造園區,主要以運動鞋服為主,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
(三)存在短板。我省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僅佔體育產業總增加值的14%左右,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我省體育用品製造業起步晚、體量小,供應鏈不完整,欠缺配套企業、科研中心和服務機構,各地市州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也因為體量小、話語權弱,爭取各類優惠發展政策的難度大。相比較東部的體育用品製造業,我省缺乏如泰山、英派斯、紅雙喜等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也缺少如李寧、安踏、特步、匹克、361°等國內知名品牌,產業主要集中在貼牌生產、加工環節,存在創新設計、供應鏈管理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高附加值服務的能力不足問題。省內各企業之間還沒有將市場信息、設計、原料採購、加工生產、分銷和物流配送等具體服務環節形成製造產業聯盟,優化製造資源配置、協同製造分工服務等都有待發展。
三、我省發展體育用品製造業的比較優勢
體育用品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結合比較好的產業,相較於其他地區而言,我省在勞動力、原材料、能源、數位化和科教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在勞動力方面,我省現有戶籍人口9100萬、常住人口8300萬,勞動力資源富集。在原材料方面,攀枝花鈦儲量世界第一,而經過深加工後的鈦金屬,是製作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網球拍、自行車、登山杖這類體育器材的重要原料。同時,我省在攀枝花、自貢、宜賓、廣安等地布局了先進材料產業園區,2020年四川先進材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317.3億元、同比增長6%,投資增速達26.6%,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帶動有力。在能源方面,我省清潔能源分布廣、產量高,在「碳綜合」大背景下,在能源價格和碳指標上擁有天然優勢,對於招引大型體育製造業企業,具有極大吸引力。在數位化推動方面, 我省數字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為增強研發生產能力,提高產品差異化和附加值,發展「網際網路 體育」,解決疫情期間線上線下互動參與體育帶來解決方案。在科教能力方面,我省現有134所高校、465所職業學校、99所技工院校,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具備優勢。
四、下步發展建議
(一)加強產業規劃引領。立足我省資源稟賦和體育消費市場,結合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產業鏈,優化產業布局,匯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推動體育用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意見。深入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方案,在體育用品製造業大力開展數位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區建設,大力推動現有企業集群發展,形成規模效益。
(二)分梯次培育市場主體。充分發揮我省勞動資源、能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搶抓產業轉移機遇,結合製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積極招引帶動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來川投資,積極承接鞋服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深入推進大企業大集團提升行動,落實發展激勵政策,扶持成都尖鋒(旱雪體育設備)、成都樂動(智能穿戴)、四川潤健(全民健身器材)、四川雄冠(運動鞋服)等骨幹型企業跨階成長,培育發展自主品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落實好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政策措施,結合中小企業「育苗壯幹」梯度培育計劃,加大孵化培育力度。用好「體育貸」、「園區貸」等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開發符合體育用品特色的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政策性保險支持力度,提升企業融資能力。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深入實施數字「三品」戰略,重點推進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體育用品製造業的綜合集成應用,鼓勵基礎條件好的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發揮四川省先進材料產業優勢,推廣石墨烯複合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尼龍纖維複合材料等在體育用品中的應用,助力我省體育用品製造業彎道超車。通過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等方式,支持重點企業技術改造、創新驅動、規模擴張,帶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發展。
(四)增強技術研發能力。支持和鼓勵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的骨幹生產企業加強企業研發中心建設,積極申報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加快行業關鍵零部件、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帶動全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支持健身運動器材、運動防護用品、戶外滑雪功能服裝等企業從貼牌生產向自主設計、自創品牌發展,引導企業加強服務全民運動健康的產品研發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