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清澗春天(書香祥雲回眸清澗美)
2023-05-17 21:34:35 1
回眸清澗美
回眸清澗美音頻:00:0007:43
朗讀者:羅謙一
羅謙一,20歲,祥雲人,現就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熱愛生活,喜愛演講朗誦、旅行攝影,希望可以看更多風景,遇見自己喜歡的生活!
從縣城出發行駛在祥姚路上,過了黃聯村,繼續往米甸方向駛去,一個泛著銀色光芒的湖泊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眼前。
這湖泊有個美麗的名字——清澗美。無論是從西邊的禾甸東行,還是從東邊的米甸西上,遇見清澗美都要拐一個彎,是名副其實的拐角遇見。湖岸是座座青山,一個條形的湖泊在山腳的低洼處,靜默著。之前也曾聽人說過清澗美,知道它既是米甸鎮三家行政村一個小小村落的稱謂,也是坐落於這個小組旁邊的湖泊的名字。至於是村以湖命名還是湖以村得名,我沒有深究過,我想,沒必要將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研究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樣的問題上,縱使如此,絲毫沒有影響到我對眼前這方水的喜愛之情。
我敢說,每一個祥雲人都愛水。要不,怎麼會把一個個水潭都叫作海子呢?至於我們為什麼愛水,你聽聽這首民謠就明白了:小雲南,三年兩季荒,半夜聽到鉤擔響……我的家鄉還好,因為身處青海湖畔,莊稼的灌溉、人畜的飲水,基本都得到了保障。印象中乾旱最嚴重的一年,早上天還沒亮,母親就會到井裡去挑水,若是去得遲了,井裡的水挑幹了,那就得等有水了再去。澆煙苗的時候,平時能在煙地旁的水渠裡取水,那段時間水幹了,需要跨過公路去一個小水潭裡挑水。這就是把煙栽在肩膀上的說法產生的原由。兩隻小桶裝滿水也就20來斤,可挑著20來斤的水在田埂上來來回回跑幾十趟,到了晚上,不光是腳酸,連肩膀都磨破了皮。嘗盡苦頭的人們能不愛水嗎?
是的,我也愛水。都說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沒錯,這裡依山傍水,一看就是塊風水寶地。站在清澗美湖畔,一畦畦菜地整整齊齊地一字排開,一叢叢油菜剛剛壯苗,綠得發亮。兩個農戶一老一少正在澆菜水,他倆忙碌的身影在綠油油的菜苗間穿梭,一黑一綠,一動一靜。菜地盡頭坐著幾個垂釣者,這些現代漁翁身前一溜兒擺著各式魚竿。他們來了多久?今天的戰果如何?魚餌是用蚯蚓嗎?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我悄悄走近他們,去一探究竟。
我幾乎是躡手躡腳地走到垂釣者旁邊,他們身旁的水桶裡裝了半桶水,幾條鯽魚在水裡有氣無力地遊著,一看就知道它們心裡還無法接受自己輕易就上鉤的事實。垂釣者完全無視外來者的存在,一心只關注著魚竿的動靜。我欲言又止,那些問題全留在心裡自己消化吧,我可不想做打破這方寧靜的惡人。
湖面上泛著粼粼的波光,西斜的陽光柔柔地撒在湖面上,像是給湖水敷上了金色的面膜。湖面是那樣平靜,一切都像靜止了,你無法知道平靜的湖面下有著怎樣的世界。有魚有蝦,有水草,有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各種生物。聽說用湖裡的蝦做成的醉蝦是當地人餐桌上的一絕,將活蝦佐以料酒、小米辣、白醋等盛裝入盤。那活蝦醉態可掬,一動不動地任食客享用。據聞,只有水質好的湖泊出產的活蝦才能做成醉蝦,可見清澗美的水質確實不一般。
幾隻白鷺在湖面上飛翔,輕盈的身姿給湖泊增添了不少靈氣。湖畔有幾株垂柳,臨近冬日,垂柳濃密的秀髮逐漸脫落,只剩幾根亂發般在風中飄零。
今年是清澗美蓄水比較充盈的一年,不像往年那樣,水很少甚至全部乾涸。湖水少的時候,湖心周圍的土地,長滿各種野草,附近的農戶可以自由地開荒種菜,還可以在湖心裡放牧。無論是雨水充沛的年景,還是乾旱少雨,農戶們都能從中找到樂趣,收穫滿滿。
若是第一次來,看到這樣的情景,很難想像湖水充盈、群山環抱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大珍珠的景象是如何一種美。現在,我就站在這顆大珍珠的旁邊,閉著眼,深吸一口風兒捎來的溼漉漉的空氣,流連忘返。
作者簡介
張美華,現供職於祥雲縣文聯《祥雲文化》編輯部。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有詩歌、散文散見於《邊疆文學》《滇池》等刊物,2018年12月出版散文集《四葉草》(雲南人民出版社)。
圖文發布 縣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楊仕宇
圖文審核 張敏來
圖文總審 胡林果
講好祥雲故事 傳播祥雲聲音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媒體地址 龍溪小區308號(縣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