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發展歷程(收藏散打發展史)
2023-05-09 03:03:49 1
三中全會以後,全國各個領域都進行改革開放,武術也面臨改革形勢,武術項目應該套路和散手兩條腿走路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部門開始重視研究中國武術的技擊功能。
1978年,國家體委成立武術散手調研組,分別在湘潭和北京召開座談會,聽取武術界特別是部分老武術工作者的意見後,寫出了《關於開展武術散手運動的報告》。
1979年3月,隨著全國「武術熱」的興起,為了破除迷信與玄學,使武術攻防格鬥技術在比賽的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為豐富武術套路內容,加強攻防意識,提高套路演練質量;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加武術活動,全國繼承和發展武術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國家體委決定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武術體育學院三個單位進行武術散手項目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
1979年5月,在南寧舉行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散手和短兵進行了嘗試性表演,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這三個試點單位進行了匯報表演。會上,廣東、福建等省的代表也做了散手表演。
1979年10月,第四屆全運會期間,國家體委調浙江省和北京體院散手代表隊赴石家莊賽區,與河北省體委選拔組成的散手隊進行公開表演。這時的散手試驗比賽不設擂臺,只在地上畫一直徑為六米的圓圈,出圓即為出界,相當於現在的下臺。
1980年5月,在太原市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進行散手表演的省、市越來越多,北京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還進行了內部交流座談,促進了武術散手技術的不斷提高。
1980年10月,在昆明市舉行的全國武術表演賽期間,國家體委調集了散手試點單位的有關人員開始制定全國散手競賽規則,經過廣泛聽取意見後,擬定了《全國散手競賽規則》(徵求意見稿)。
1981年5月,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北京體育學院隊與武漢體育學院隊首次公開進行散手對抗表演賽。
1982年1月,國家體委又調集了北京、山東、河北、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6個單位的有關人員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散手競賽規則研究會,制定了《散手競賽規則》(初稿)並按體重分設9個級別。隨後按照這個規則,在北京舉行了全國武術對抗項目的表演賽。
1982年11月21-25日,全國首屆武術對抗項目——太極推手表演賽在北京舉行,採用了上述「規則」,參加散手比賽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雲南、廣東、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北京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13個單位51名運動員。自此,每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武術對抗性項目表演賽。
1982年11月,《中華武術》雜誌創刊。創刊號趕在第一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之前出版。在此前後,還創辦了一些武術期刊,如《武林》《武術健身》《武魂》《少林與太極》《精武》《武當》以及《中國武術》英文版等。這些專業武術雜誌成為傳播武術散打的陣地。
1982年12月2-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議決了今後武術的發展方針、任務及具體政策和措施,成為上世紀80年代武術事業發展的裡程碑,揭開了武術新時期大發展的序幕。
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臺灣等的28個省、市、自治區的367人參加會議。大會做出《團結起來,共同奮鬥,開創武術新局面》的報告,並正式提出武術散手的問題,要求以「積極,慎重,穩妥」的精神發展,又提出「要積極穩步地把武術推向世界」。國家體委副主任徐才做了《團結起來,共同奮鬥,開創武術新局面》的報告;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做了總結髮言。
1983年5月,全國散打和太極推手比賽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
1983年5月8-19日,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及散手、太極推手表演在南昌舉行。參加觀摩交流大會的有各省、市、自治區和火車頭體育協會共30個單位的240名男、女運動員。參加散手表演的有上海、浙江、河北、雲南、廣東、甘肅、陝西、山東、山西、河南、武漢體院11個代表隊的52名運動員。
1984年6月1-7日,全國散打和太極推手比賽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陝西、河南、山西、新疆、廣東、北京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17個單位的122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1985年6月11-17日,全國散打和太極推手比賽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至此每年舉行一次。
1985年,在南寧舉行了首屆全國公安武警系統的武術散手比賽,從此武術散手比賽成為公安武警系統每年舉行一次的正式項目。
1988年9月8-13日,全國散打和太極推手比賽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在1983年以後逐年舉行的散手對抗表演賽的基礎上,首次進行設臺比賽。臺高60釐米,長、寬各為8米,中心有一非常醒目的太極圖,更加突出了武術的民族色彩。自此,武術散手的擂臺形式比賽被確定下來,體現了武術的特點與民族風格。散打比賽的第一個擂臺誕生。
1988年10月11-12日,中國首屆國際武術節暨第三屆國際武術邀請賽在杭州市、深圳市舉行,共有33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武術運動員參加。在深圳市舉行的國際武術散打擂臺邀請賽上,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名運動員參加了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國隊獲得了7個級別中5個級別的冠軍。
1989年,經過1979年到1988年十年的試驗、總結、研究,使散手項目的競賽、訓練、裁判、規則日趨完善。
1989年4月25日-5月25日,首屆全國武術散手教練員訓練班在北京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市的教練員59人參加培訓。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作者:王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