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卓越教師必備素養(卓越教師教學能力標準)
2023-05-09 09:40:33 1
一、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為實現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嚮往,需要建設一支踐行「四有好教師」標準,當好「四個引路人」,堅守「四個相統一」,人人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的教師隊伍,以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面對新要求,各地相繼湧現出卓越的教育實踐者,在中小學探索培育核心素養的「中國模式」。與此同時,更多教師需要提升專業能力以落實課程改革精神。
研製《卓越教師教學能力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旨在以清晰的框架描述教師勝任核心素養教育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本標準中「卓越教師」即勝任核心素養教育的教師,「教學能力」指教師在各種教學場景中有效開展教與學活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的綜合。師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的道德和行為規範,是成為卓越教師的核心準則。
本標準希望服務以下四類人群:在職教師、教師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教師教育研究者。針對在職教師,標準可以用於引領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針對教師教育者,標準可以用於指導教師發展項目的設計和效果檢驗。針對教育管理者,標準可以用於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和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針對教師教育研究者,標準可以作為構建理論框架和設計研究工具的參考。
1. 基本理念
理念一:落實立德樹人,發展核心素養
教師應致力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關注知識技能的學習,更關注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理念二:以學習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和需求,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採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等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建構,做到因材施教。
理念三:開展教學研究,持續改進教學
教師應有意識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收集並分析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的資料,應用研究結果指導自己的教學決策,不斷反思並持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
1. 教學願景
教師以核心素養作為學生發展的目標和衡量學生進步的標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支持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引導學生在真實性情境中建構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發展核心素養。具體內容如下。
(1)素養化的學習目標。遵循國家課程標準,結合學校育人目標,明確學生完成學習後應獲得的核心素養,包括應掌握的學科本質和思想方法。
(2)情境化的學習體驗。引入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的真實性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
(3)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創造安全、尊重、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教師和學習資源的支持下,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開展學習。
(4)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基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因地制宜選擇、整合和開發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且高質量的學習資源。
(5)多元化的學習評價。綜合使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收集並分析多種形式的學生發展證據,應用評價結果促進學生的學習並改進教師的教學。
二、教學能力結構
核心素養教育的三個典型教學場景為「學習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與改進」,教師需要發展一系列能力,以勝任上述教學場景中的具體工作。標準將相關能力按教學場景進行組合,形成了包括3項一級能力、14項二級能力的教學能力結構。
三、教學能力內容
1. 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習
1 23>
2.構建學習為中心的課堂
3. 使用評價促進學與教
四、項目團隊
專家組成員:
陳向明北京大學教授,專家組組長
劉 堅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專家組共同組長
宋 萑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專家組副組長
李源田重慶市教委原副主任
趙德成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教育評價專家
嵇成中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研究組成員:
李曉琦中關村第四小學校長
於 璇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生物特級教師
趙繼紅北京十一學校教育家書院院長
陳詠梅海澱教師進修學校創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康翠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 研究員
張 陽探月學院社會科學教研組組長
朱 徽探月教育者發展中心標準研究負責人,項目組副組長
協調組成員:
鄭 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項目協調組組長
王熙喬探月教育創始人,項目協調組共同組長
甘秋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合作部主任,項目協調人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