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微的詞語大全(古漢語中的微字義項詳解)
2023-05-14 21:02:10
104.微(1)偷偷地,悄悄地
【例句】
①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蠻微伺其睡。(《童區寄傳》)
(2)隱約
【例句】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口技》)
(3)不顯露的
【成語】
微服私訪
【例句】
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4)深奧
【成語】
辭微旨遠
闡幽明微
微言大義
洞幽察微
洞幽燭微
閎遠微妙
窮幽極微
剖玄析微
窮理盡微
言讀微中
言微旨遠
精研究微
【例句】
①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屈原列傳》)
②玉為人體貌閒麗,口多微辭。(《登徒子好色賦》)
(5)隱蔽,藏匿
【例句】
使於國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左傳·哀公十六年》)
(6)如果不是,如果沒有
【例句】
①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③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荊軻刺秦王》)
(7)微小,輕微,微弱
【成語】
白璧微瑕
兵微將寡
本小利微
晨光熹微
防微杜漸
睹微知著
禍起隱微
涓滴微利
具體而微
力微任重
凌波微步
刻畫入微
積於忽微
謹小慎微
見微知著
識微見幾
清微淡遠
微察秋毫
微不足道
體貼入微
聽微決疑
慎小謹微
蠅頭微利
析微察異
以微知著
微乎其微
臻微入妙:形容詩文或書法的功力達到最微妙的佳境。
【例句】
①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伶官傳序》)
②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石鐘山記》)
③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石鐘山記》)
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
⑤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
(8)地位低下,卑微
【成語】
人微言輕
身微命賤
【例句】
①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陳情表》)
②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陳情表》)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滕王閣序》)
④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問說)
⑤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赤壁之戰》)
(9)稍微
【成語】
微笑默嘆
【例句】
①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滿井遊記》)
②婉貞微嘆曰:「吾村亡無日矣!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拯吾村,即以衛吾父。」(《馮婉貞))
③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核舟記》)
④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額之。(《賣油翁》)
(10)衰敗,衰弱
【成語】
興微繼絕
【例句】
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祭十二郎文》)
【注】
1.微獨
副詞,表示不限於某個範圍,與「不獨」、「非獨」等相同,可譯為「不止」、「不僅」
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2.微辭
①隱晦的批評,也指婉轉說出而真意隱晦的話,成語有「頗多微詞」。
定、哀多微辭。(《公羊傳·定公元年》)
②又指婉轉而巧妙的話。
玉為人體貌閒麗,口多微辭。(《登徒子好色賦》)
【語義提示】
「微」的本義是「微小,細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賤,卑下」,勢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於「沒有」,由此義又可進一步引申出「隱匿」「暗暗地"等義。
【語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