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江濱公園規劃圖(建甌打造千年建州)
2023-05-05 16:52:24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0月12日訊(通訊員 葉秋豔 康敏強)「建甌有著許多朱子文化的一些歷史典故,建甌在朱子理學發展是有著重要地位的。」近日,建甌市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國朱子學會、廈門大學、福建省文史館、武夷文化研究院、朱子文化研究會及武夷文化研究會部分成員等一批專家學者受邀到建甌開展朱子文化調研活動。
因朱子而聚、因文化而動。在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府學舊址、五經博士府、艮泉井等地,專家學者們以實地調研、召開座談、聽取匯報、交流研討等方式,了解建甌朱子文化遺存保護和規劃發展情況,為建甌朱子文化弘揚傳承建言獻策。
「建甌要深入挖掘朱子文化內涵,講好朱子文化故事。在朱子學研究方面,廈門大學有著學術資源與人才優勢,願與建甌之間加強合作,助力建甌在朱子理學的文化宣傳。」中國朱子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國學院院長陳支平對建甌朱子文化的傳承發展深表贊同和支持。
建甌是朱子文化的發祥地。宋元明清時期,建安(今建甌)作為建寧府治地,以其無可替代的閩北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在朱子時代特別是後朱子時代,對朱子文化的發揚與傳承亦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明代,建寧府城已被世人視為「理學名城」,其與朱子及朱子理學水乳相融、交相輝映長達數百年之久。保護好、建設好、發揮好朱子文化,對於建甌這座千年古城意義重大。
一直到現在,在建甌的鐵井欄、磨房前、紫芝街、勝利路一帶,還存有五經博士府和劉氏五忠祠等遺蹟。同時,遊御史祠、胡文定公祠、朱文公祠、建安書院、朱韋齋先生祠、劉屏山先生祠、黃勉齋公祠、蔡西山先生祠、二程夫子祠自宋而清,陸續建成落地在該街區。還有與理學相關聯的人物故居,如劉珙故居,李侗次子李信甫故居,李方子建安始祖李頻祠,南宋道學派賢相李綱祠等等,該街區在歷史上早已形成以朱子文化為中心的文化聖地,這種密集出現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塊區域的理學文化場所在國內其他任何一個地方是絕無僅有的。它們在朱熹逝世後的數百年間,為復興和發展理學做出過重大貢獻。它們是朱子理學的寶貴遺產,更是建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時代要求下,「千年建州·理學名城」品牌應運而生。深入推進朱子文化遺存的保護利用,加快實施「朱子理學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等一批朱子文化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建甌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好地保護傳承朱子文化,提升建甌文化,規劃好基礎設施,策劃一批品牌項目。
文化品牌的打造要傳承的同時,更重在升華。如何看待建甌的朱子文化?不僅要從政治、經濟上,還要從產業、生活上進一步梳理建甌朱子文化遺存,形成共識找準定位,理清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思路,使其建設成為具有時代性、效應性、普惠性、經濟性的千年建州、理學名城。為此,建甌將通過恢復舉辦春季、秋季兩場朱子祭祀大典活動,帶動朱子文化融入社會經濟發展,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福建社會文化發展格局。
建甌作為千年古邑、文化名邦,將圍繞「千年建州·理學名城」的文化核心,以「一環兩街五片區」為重心,加快對建甌古城、老城進行整體性保護開發,物化一批朱子文化歷史建築,物化一批歷史文化名勝,突出主題、突出特色、突出重點建設歷史文化街區,重塑「千年建州」的城市格局,展現「千年建州」的歷史底蘊。同時,樹起「理學名城」的文化大旗,啟動「朱子理學特色文化街區」建設項目,持續深化拓展朱子文化遺存保護修繕建設,堅持建設與研究「兩步走」,讓理學名城的目標得以實現,把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落到實處,傳承弘揚好朱子理學文化內涵,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綠色發展。
打響「千年建州·理學名城」品牌,建甌正當其時。
來源:新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