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殭屍片兒有哪些?(重溫林正英殭屍片系列)
2023-04-23 08:09:39 2
那是長大後的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回憶。
汗流浹背的漫長暑假,我例行去外婆家小住一兩周。在一個個吃過晚飯啃完西瓜的漫長夜晚,一幫孩子排排坐盯著電視屏幕,瑟瑟發抖又欲罷不能地等著殭屍突然驚醒,女鬼纏上小生,師傅急救小徒弟……
那時候家裡已經開始有了影碟機,可以去路邊小店租碟片回來看。小孩挑碟片的唯一依據,是碟片上花裡胡哨的照片和劇情簡介。
殭屍片、功夫片、古惑仔,似乎是那些年裡最容易被小孩子選上的類型——熱鬧又刺激,全方位滿足小鎮少年們心中蠢蠢欲動的英雄夢。
而以林正英為核心的殭屍片,簡直是那個年歲裡凝聚著歡笑與恐懼,道義與人情,定義了我們對「殭屍」的認知的一種獨特類型。
開啟殭屍片時代:《殭屍先生》上世紀80年代「殭屍片」時代的興起,幾乎伴隨著嘉禾電影的崛起和邵氏的沉寂。
而真正讓「殭屍片」開始成為一種經典類型片的,是1985年劉觀偉導演,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
在此之前的1980年,由洪家班主導,寶禾電影(嘉禾子公司)製作的《鬼打鬼》,就曾開創性地融合了殭屍 功夫兩種元素,成為當年香港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在《鬼打鬼》裡,殭屍元素其實只是正邪對戰的配角「工具殭屍」,並沒有被放到主打元素的位置。但片中人與殭屍的功夫比拼情節設計大受歡迎,直接促成了1985年這部《殭屍先生》的誕生。
《殭屍先生》講述了民國初年,富貴鄉紳任老爺(黃蝦飾)為給先父遷墳找到道士九叔。結果起棺當天,九叔發現棺木有異,決定將之運回義莊安頓。結果不慎老太爺變為殭屍(元華飾),還咬死了任老爺,危及任家千金婷婷(李賽鳳飾)。
既要對付殭屍,保護任家千金婷婷,又要救治因屍毒即將變成殭屍的徒弟文才(許冠英飾),還得解救被女鬼迷住的徒弟秋生(錢小豪飾),九叔到處滅火,最後在一場惡鬥之後終於平息戰事。
1985年《殭屍先生》的班底,跟80年的《鬼打鬼》幾乎是一脈相承——導演劉觀偉曾是洪金寶團隊御用攝影師,《殭屍先生》的監製是洪金寶,武術指導是林正英和元華,主要演員錢小豪等人也都來自「洪家班」。
因此,《殭屍先生》和後來一系列經典殭屍片,其中呈現出的武打風格,演員構成,劇情元素等諸多方面,都有著非常明顯的繼承關係。
中國底色,中西雜糅在最初製作期裡,嘉禾管理層對於《殭屍先生》行情並不看好。
為拍攝《殭屍先生》花費成本850萬,而當年嘉禾老闆何冠昌和洪金寶預計本片最多能賣600萬。
結果,這部被預言將要虧本的《殭屍先生》光香港公映票房就超2000萬,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當年十大華語片之一,更從此拉開了「殭屍片」作為一種獨立電影類型片的序幕。
當年,作為新晉導演的劉觀偉決心挖掘全新題材,而他的伯伯正是一位茅山師傅,小時候經常給他講一些抓鬼抓殭屍之類的軼聞故事,十分過癮。
參考先前曾經大獲成功的《鬼打鬼》,劉觀偉覺得:「殭屍」題材或有可為。
於是,從《殭屍先生》到《靈幻先生》到後來的《新殭屍先生》等,在劉觀偉的電影裡,殭屍永遠都帶有非常傳統的中國元素:頭戴頂戴花翎,身穿清朝官服,蹦跳行走……
而林正英飾演的主角九叔作為茅山道士,制服殭屍的手法也延續了濃厚中國傳統民俗特徵:畫符念咒、八卦鏡、銅錢劍、墨斗、糯米、桃木劍、火燒殭屍……
與此同時,《殭屍先生》還融合了湘西趕屍的傳統習俗,再融入風水喪葬、女鬼迷惑生人等傳統元素,讓影片充滿著濃鬱的民俗文化獵奇感。
這些元素,幾乎成了八九十年代殭屍片的必備套路,也為觀眾對「殭屍」二字作出了基礎的定義。
在中西方文化雜糅的香港,純粹的承襲傳統民俗顯然也是不合時宜的。於是,越到後期,香港殭屍電影對於西方吸血鬼傳說化用也越深入。
最初的殭屍片中,殭屍吸食人血、被咬的人也會變成殭屍等設定,顯然是來源於西方吸血鬼電影。
到後期的《猛鬼官差》、《一眉道人》等電影中,更是大膽將中國殭屍和西方吸血鬼元素直接雜糅——道教遭遇基督教,道長遇上修女,傳統黃婦墨斗金錢劍必須要搭配大蒜聖水十字架才能對付得了新型殭屍。
在新舊交替,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圍下,對於殭屍片內容元素的探索和變遷,也見證了香港那個時代下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的演變。
殭屍片裡的溫情與愛最近本人頂風作案,重溫了不少當年經典的港產殭屍片。
在閱片無數,多嚇人的恐怖片都敢一戰的如今,再看當年港產殭屍電影,就會發現其實最有趣的,是那些穿插其中的師徒之情、人鬼之情,和諸多讓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喜劇笑料。
在林正英系列殭屍片裡,九叔(一眉道長)與徒弟們之間的師徒關係,人與鬼之間的友誼和愛情,都一改傳統功夫片中嚴肅古板等級森嚴的關係,變得更靈活,充滿別具一格的喜劇審美特徵。
而生性呆板的主角九叔和兩位徒弟之間亦莊亦諧的相處方式,則是延續了80年代初功夫喜劇片中的師徒形象,讓影片充滿各色喜劇橋段,情節緊湊笑料不斷。
徒弟調皮搗蛋,愛耍小聰明,師傅不苟言笑但對徒弟充滿關切和人情味。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亦正亦邪的角色形象,讓殭屍故事變得更立體多元,也衝淡了殭屍片本身的恐怖色彩,讓電影變得更加「老少鹹宜」。
而電影中時常穿插的「人鬼情」元素,更是堪稱經典。
從插曲《鬼新娘》裡經典的「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發光」開始,鬼片裡的美豔女鬼與道士師徒之間的「人鬼情」幾乎成了一種必備要素,也由此塑造了眾多經典的女鬼形象。
於是,我們終於意識到,童年時覺得恐懼害怕的所謂「鬼片」,其實是融合了靈異、喜劇、功夫等多重電影元素,內核裡更是充滿著人性的溫情與愛。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積極的人情味,才讓我們在看電影的茶餘飯後,有了更多的安心和回味。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