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點評公式相聲(相聲界公認3個大師)
2023-04-23 05:15:52 1
向上金二相聲近200年的發展史,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們或為相聲去開枝散葉,促進了相聲的振興;或為相聲留產業,幫助構建體系完整的藝術大廈;或是帶領行業披荊斬棘,闖出一番名堂。
縱觀相聲發展史,有許多顯赫的名字不能忘記。貢獻更為卓著的,則成為行業裡的大師級人物,供同行與觀眾膜拜。之前有朱紹文、張壽臣,之後有馬三立、侯寶林。
這四位是相聲行業裡毫無爭議的大師級的人物,如今相聲的規範和流派也是沿著這些人的規劃前進著。即使因為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妨礙,也並無變軌。
在一次採訪中,曹雲金談到了相聲界的發展歷程,按照他的說法,馬季是相聲界最後一位大師,而在如今的相聲界,無論是姜昆還是郭德綱,都擔不起大師的稱號。
曹雲金有相聲底子,也有相聲見地,關於馬季是相聲界最後一個大師的說法,算是行業內和觀眾的一個共識。在馬季相聲去世之後,不少媒體將其譽為相聲大師。
沒成想侯耀文卻跳出來阻止,並列舉出了大師的五條標準,明裡暗裡的表明馬季並不符合大師標準的意見,這也就開始了數十年的侯門恩怨猜疑。
如果細緻的分析一下,馬季到底符合不符合侯耀文列舉出的五條標準呢?或者說,這五條標準到底有沒有代表性,又能不能作為衡量大師的參照系?
剝絲抽繭、大浪淘沙,其實符合兩條標準就能夠稱之為大師。第一條是表演得過關,能自己寫、演的出彩、觀眾喜歡;第二條是秉持正道,能帶著相聲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第一、是相聲門裡的權威。馬季自不必說,其實從80年代後期開始,馬季就已經成為相聲的一把,帶著相聲朝歌頌式發展了。
第二、擅長表演的同時還要能獨立創作劇本。馬季一生創作表演的相聲,數不勝數,放眼整個相聲圈都是傲人的存在,絕對的一哥。
第三、必須發揚相聲,讓相聲生根發枝,是相聲教育家。從相聲到歌頌型相聲,從學徒到馬家軍頭領,馬季廣收門徒,帶領相聲進入二次復甦期。
第四、必須是相聲理論家,能夠寫書、出書。這一點很粗範,相聲理論家可不等同於寫書出書,能寫書出書的也不一定是理論家。
如果是要求編寫一本像《相聲溯源》這樣的大書,怕是相聲界的大師只有侯寶林一人,若是將《一生守候》等自傳類的內容都算上,又將範圍擴大化了。
因此這裡不妨將其整合為,能規範相聲演出方式,打造相聲流派。其實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馬季都能符合標準。
第五、必須是評論家,能夠引領相聲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和前面的理論家一樣,都是為相聲良性有序發展而做出的客觀要求。馬季海納百川的性格,為相聲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渠道,更引領了未來方向。
標準是變化的,但藝術高度已經不再變化。到底是什麼樣的水準,觀眾心中有著最明白的尺度。馬季是當之無愧的相聲大師,怕是後無來者。
以前也看到過一個問答,少馬爺究竟算不算是相聲大師?結果很明顯,少馬爺是毫無爭議的藝術家,但還達不到相聲大師的水準。當然這種可有可無的頭銜,對少馬爺也沒什麼吸引力。
少馬爺做的主要事情是守成,而非開拓創新,因此對相聲界的理論貢獻和體系建設的作用並不大,若按照侯耀文的標準,則更為遠甚。
如此看來,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大師的,是馬季的大徒弟姜昆。首先其是創作、演出俱佳的演員,在《虎口遐想》前就有幾十段相聲問世,與梁左合作也有自己的改動。
再者相聲的方向就是懲惡揚善,而不是用低俗的內容來獵奇,因此要有堅定的立場,堅守演員的本心。
只不過還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帶領相聲界合家歡,而不是隔閡充斥。
,